展览类建筑空间特点

展览类建筑的空间特点

【摘要】展览类建筑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决定了它的空间构成具有特殊性,空间组织的序列上不同于别的建筑,它需要一种“自由而无限定的空间形式”,引导展示的物与参观的人邂逅。本文从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特点出发,浅析展览类建筑空间的设计原理。

【关键词】展览类建筑 博物馆 空间构成 空间组织 特点

一、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组成

博物馆一般包括陈列区、藏品库区、技术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 1.

陈列区:基本陈列室、专题陈列室、临时展览室内、室外展场、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观众休息处及厕所等。 2.

藏品库区:藏品库房、藏品暂存库房、缓冲间、保管设备贮藏室及制作室、管理办公室等。 3.

技术和办公用房:鉴定编目室、摄影室、讯蒸消毒室、实验室、修复工场、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展览室、管理办公室及行政库房等。 4.

观众服务设施:纪念品销售部、小卖部、小件寄存所、售票房、游乐室、停车场及厕所等。

各部分组成关系

设计要求

1. 合理组织各股人流,路线简洁通畅,避免重复交叉。 2. 垂直交通设施的布置应便于观众参观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3. 合理布置观众休息、等候的空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 2021-4-25

4. 宜设问讯台,出售陈列印刷品和纪念品的服务部以及公用电话等设施。

5. 工作人员出入及运输藏品的门厅应远离观众活动区布置。

二、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的特点

⒈ 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组成

博物馆空间的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都离不开交通联系部分。一般把入口、通道、过厅、门厅、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部分要求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能对人流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例如:古根海姆美术馆——螺旋状的交通空间,欣赏者不得不按着强迫的流程次序而走动。对于参观者来说,他们在这样的交通空间里得到了完全的暗示,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参观每一个展区。

1.博物馆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展览类建筑的使用特点是把人流引导到每一个展区,所以,水平交通在同一平面的交通组织上尤为重要。水平交通的布局,应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要直接、通畅,防止曲折多变,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博物馆主要采用过道与厅堂的形式。满足观众在其中边走边看的功能。多数建筑的通道,以直线居多,但也有用弧线的,有利于组织观众的欣赏活动。

苏州博物馆用过道的形式组织流线交通,方便游客的游览路线,使得每一个展厅能够串联起来。同时,走道采用直线的形式,保持人流的通畅,避免游览路线的迂回。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围绕中央大厅逐层展开的回廊组织了平面的交通。图中红色部分为回廊。

- 1 -

苏州博物馆平面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 2021-4-25

广东省博物馆透视图 博物馆中通道的采光一般运用自然采光。一般依靠走道尽端开窗的形式,或借助于

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有时也可以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局部采用单面通道。此外,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措施进行间接采光。

苏州博物馆的走道主要采用天窗采光的形式。有的地方设置单面的走道,利用走道的一侧进行采光。所以出现了一些独特的开窗的形式。广东省博物馆则采用中央大厅采光屋顶的形式,为回廊提供采光。

苏州博物馆大厅

走廊上的天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置,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艺术的处理手法,做出独特的交通连接空间。力求减少通

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使得空间上尽量紧凑,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或在走到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通道的目的。

2.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垂直交通作为连接不同层面的交通方式,常用的手段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以及坡道等形式。苏州博物馆用楼梯连接不同层面的交通,广东省博物馆用楼梯与坡道结合的形式,连接垂直交通。

苏州博物馆的楼梯与门厅空间的艺术处理相结合,丰富了室内空间的通畅感、节奏感与导向感。

- 2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