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 格言。这些格言体现了的思想是( )
A.儒家的民本 B.道家的无为 C.法家的法治 D.墨家的尚贤
2.《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3.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 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 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 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4.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下列对其中四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
A.a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 B.b点:秦汉时期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C.c点:隋唐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D.d点:两宋时期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 5.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 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
1
A B C D 6.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残本),现存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推测该经是宋仁宗年 间(1141~1195年)印本。“有的字体歪斜,还有的字,因字模放置不平,印出的字一 半轻,一半重”,有的行格歪斜,行距宽窄不一等。据此可知( ) A.雕版印刷已走向衰落 B.西夏印刷技术落后 C.宋代有了活字印刷品 D.印刷术已普遍应用
7.“在考察近170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将各个政治流派的 主张对立起来,譬如保守派这样,洋务派那样,维新派这样,革命派那样,可是……我 翻阅研究各派主张,发现在一些根本性的立场上,相近之处远远大于相异之处。”(吴 晓波《历代经济得失》) 材料中“相近的根本性立场”是( ) A.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 C.变革社会 D.解放思想
8.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 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