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BI课件预习版9 南北文学的分合

第九章 南北文学的分合

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北方五朝称之为北朝(439-581年),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420-589)年。此间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南方先进于唯美之途,而北方后进,欲求唯美于刚健的统一。

第一节 南朝文学走向唯美

一、特点:

内容琐细 形式优美

二、原因:

世族引领艺术 君主亦步亦趋

《南史》卷五十五载:

景宗振旅凯入,帝于华光殿宴饮连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啓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诏令约赋韵。时韵已尽,唯馀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诏令上左史。

三、表现

1、诗歌的律化

1)刘宋元嘉体--律化的准备

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424-453),此间诗歌在题材上喜欢模山范水,在艺术上更注重诗歌的情采、声韵和俳偶。沈德潜《说诗啐语》谓之“声色大开”。其时的代表诗人是谢灵

运、颜延之和鲍照以及僧惠休。前两人合称颜谢,后二人合称休鲍。

灵运跋山涉水,其诗富艳; 延之为《五君咏》,其诗好典; 明远恨《行路难》,其诗遒丽多七言。

2)齐梁永明体--律化的开始

永明体是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483-493),由周顒、沈约、谢眺、王融等人将声韵学知识引入诗歌创作而形成的一种讲求四声八病之说,形制比较短小的新体诗,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格律诗。

二谢山水诗的区别:

第一、小谢体物更加巧细。大谢笔力雄健。 第二、小谢语言更加清真。大谢喜欢堆砌。 第三、小谢情意更加浑融。大谢酷不入情。

明代胡应麟《诗薮·外编》亦谓:“六朝句于唐人,调不同而语相似者: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XX也;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XX也;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XX也;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XX也。

俱谢玄晖诗也。”

3)梁陈宫体诗--律化的继续

宫体诗是南梁时兴起的一种诗体,在内容上以抒写女性容貌、神态、情思以及日常生活为主,在形式上体物细腻,音调优美,辞采秾丽,格调轻靡。以徐陵、庾信为最,故又称徐庾体。后世使用宫体一词,有时指描写女性的题材,有时指细腻轻靡的诗风。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萧纲《折杨柳》

2、文的骈化:

这里说的骈化,指的是骈文的流行。骈文即是以四六对偶为基本句式,追求声调之美而以用典、比喻、夸饰、物色为主要修辞手段的文章体式。 鲍照之《芜城赋》 江淹的《别赋》 丘迟《与陈伯之书》 徐陵的《与杨仆射书》 庾信的《哀江南赋序》,皆是名篇。

3、赋的诗化:

诗化,涵义有二。一是,彼时辞赋与诗同用于抒发个性情感,而不再是讽喻政教、润色鸿业的工具。一是,辞赋的形式与彼时流行的诗歌,尤其是七言诗的形式,颇有融合。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 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

(庾信《春赋》)

第二节 南北文学的差异

一、表现

北方:充实、古朴、刚健,民歌尤其如此 南方:空虚、新工、洒脱,民歌也多艳情软语

二、原因

北方:战乱、主胡、尚儒,平原干冷 南方:和平、主华、崇玄,山川暖湿

第三节 南北文学的融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