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太和县民族中心学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加快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四个创建为抓手,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为目标,缩小与城区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现状:

太和县民族中学始建于1996年。19年来,民族中学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局、城关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本着“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仁恕”教育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准则,以“和谐教育、幸福教育、平安教育”为抓手,努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思路,全力提升“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的良好品味,呈现出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民族中学现有60个教学班,4822名学生,196位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1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坛新星10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28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自2009年至2014年,连续取得中考六连冠的佳绩,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今天的民族中学,已真正成为建校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的太和县素质教育的一扇靓丽窗口。目前,以王勇校长为首的民中团队,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辛勤耕耘在民族教育的春天里。

办学理念: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

校 训:和谐发展每一步 校 风:厚德、博学 教 风:敬业、求实 学 风:多思、勤奋

近年来,民族中心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发展目标:

一、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

1、改善条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2、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彰显环境育人功能。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4、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二、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以有效教学和课题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队伍提高工程

1、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创新型、发展型教师队伍建设。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着眼发展,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

4、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的优良教风,努力提升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的品位,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四、校园安全防范建设

1、以生为本,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制度建设。

2、以四个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确保学生在校食宿安全。

3、以人为本,加强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4、因时制宜,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5、未雨绸缪,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应急预案。

实施措施:

学校教育教学提升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四个创建为抓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措施,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办学模式,培育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一、目标任务 (一)围绕一个目标

未来要力争把民族中心学校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中学,具体目标和要求是:

1、创设一流的文化: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积极推动学校交化设施建设,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凝聚和引领全校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2、建设一流的师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胜任新课程教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3、实现一流的管理:构建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管理进一步向精细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4、配备一流的设施:以校园标准化建设为基点,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基本达到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现代化学校标准和要求。

5、培养一流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优良学业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当代中学生,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6、争创一流的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通过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力争民族中心学校在中考和学科竞赛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