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二章 区划
三、担杆滩
相传,明朝时期,九连农民起义首领陈万,起义前将一根竹扁担,放在合水河中,扁担竟逆水流而上。他认为是天助其也,自称为主,而率领农民军起义。随后人们习惯叫它“担杆滩街”。
担杆滩位于九连小水与大水河汇合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里设立党、政、武装等部门办事机构,是九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担杆街短且窄,长不足百米,宽不足十米,且弯曲。街上所有商品都是靠人力用扁担从忠信或和平挑来的,故人们便称其为“担杆街”,也称“九连街”。
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建设甚少,1964年前,担杆滩街房屋多为泥砖瓦房。
担杆滩街有几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担杆滩街整条街道是用鹅卵石铺设而成,高低不平,没有路灯,两边是低矮泥砖瓦房,多数是私人小商铺。如高陂袁西华(袁记)客栈就在今农贸市场,梅坝黄金运茶馆《金利店》在现五金门市对面。街内有酒庄2个、打铁店1间、裁缝店1间、理发室1间、钟表修理店1间,农民商品交易没有固定场地,只能在街边自由摆卖。九连人气最旺盛时期,担杆滩曾出现过一度繁荣,每逢街日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兵荒马乱时期,匪贼抢夺、烧杀,担杆滩曾经一度出现冷落萧条,街道人烟稀少。
1964年后,担杆滩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担杆滩昔日木桥变成钢筋水泥桥,旧民房全部拆建,建成三、四层混凝土结构楼房。个体商贩、商铺货物琳琅满目,常驻人口250多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建有农贸
担杆滩水泥钢筋结构桥
市场、供销社、税所、信用
第一篇 建置 区划·37·
社、酒店、美容室,至1988年,担杆滩街有公共建筑3000多平方米,2003年达到一万多平方米(含私人商铺)。街道铺上水泥,装上路灯,并有专职环卫工人清洁街道。每逢一、四、七墟日,街道热闹非凡,来往人员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两县四镇(连平县、和平县;忠信镇、上坪镇、内莞镇、青州镇)商贩都到担杆滩街来进行商品交易。
四、坪坑
坪坑位于九连的西部,与油草角、新山相邻,属蕉坪村管辖。坪坑有刘、谢两姓村民,20世纪60年代陆续迁至湖竹坝,房屋因久失修,20世纪80年代基本倒塌,只留下屋迹。
五、湖竹坝
湖竹坝地处小水河下游,上与油草角相接,下与鹅形地相邻,距担杆滩仅有一公里,属蕉坪村管辖。湖竹坝是小水河流域下游最大的一个坝,总面积30多亩。相传很早之前,该坝长满苦竹,当时被人称为苦竹坝。湖竹坝四面环山,从上往下看又像一个湖,后来又称之为湖竹坝。
湖竹坝全景
·38·第二章 区划
湖竹坝分别居住着谢、刘两姓的村民,两姓同一个生产经济社,虽然姓氏不同,但一直是友好相邻、和睦相处。
改革开放后,湖竹坝筑有能拦住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护河堤,建起一座钢筋水泥桥,还有通往大九线的硬底化村道,同时建起一座近500千瓦的水电站。20世纪70年代初,办起农副产品、茶叶加工厂。村容村貌及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1968年,县道大九公路从湖竹坝对面山经过,1994年开通公路到屋门口;1969年冬,村民用上电;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同年,用上自来水。
1970年,小水小学在此开设过一、二年级复式教学点(教学点任课教师详见表1-18)。
表1-18 1970~1978年九连湖竹坝教学点任课教师一览表 (按姓氏笔画排列)
姓名 性别 籍贯 姓名 性别 籍贯 姓名 性别 籍贯 刘炳如 男 连平县高莞镇 袁树青 男 连平县九连镇 赖少珍 男 连平县忠信镇 (一)湖竹坝谢屋
谢屋位于本镇中部,东邻湖竹坝刘屋,南与九连中学相隔,西邻蕉湖,北与油草角相邻。
谢姓村民于清朝年间由上坪新围迁至九连坪坑,与刘屋相邻。1960年冬,从坪坑迁至湖竹坝谢屋,当时只有9户人家20多人,其中有一户迁到和平县阳明镇居住。至2013年,已发展到100多人。
湖竹坝谢屋
(二)湖竹坝刘屋
湖竹坝刘氏是从兴宁、罗浮迁到河源黄沙车头,再迁到大埠亚鹊斗,后迁至九连新山、坪坑,20世纪60年代后陆续迁到湖竹坝。
至2013年,刘姓村民有38户、200多人。40多年来,刘屋村民生活不断改善,
第一篇 建置 区划·39·
大多数村民迁至连平县、忠信等地居住。
从坪坑迁至湖竹坝的刘屋
从坪坑迁至湖竹坝的刘屋
六、油草角
油草角因地理位置在小水河一转弯处,而且该处长满一种叫油草的植物而得名。 油草角位于本镇中部,小水河中下游,上游毗邻蕉坪村,下游毗邻湖竹坝村,距担杆摊街3公里,距连平县城47公里,交通便利,属蕉坪村管辖。
油草角刘姓村民,清朝时期由连平县元善镇大埠田螺塘迁至九连新山,后逐渐迁至坪坑、油草角、湖竹坝等地。新山、油草角有村民45户、230多人,分多个居住点居住。房屋分别建在山坡上,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油草角村民以林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
1968年,村民用上电。同年,公路通到屋对面。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用上自来水。改革开放至2003年,有30户人家迁至连平县城、忠信、广州、珠海、东莞等地定居。
油草角刘屋
·40·第二章 区划
七、新山
新山位于本镇西部,与油草角、坪坑相邻,村民姓刘,属蕉坪村管辖。
1968年,村民用上电;同年,开通公路;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同年,用上自来水。
新中国成立后,刘姓村民陆续迁至油草角、连平县城等地定居。
新山刘屋
八、岭顶
岭顶,或称岭鼎,岭顶人的祖屋位于一座炉形山的顶部,因屋旁有一个似“鼎”的小山包而得名。
岭顶位于本镇中部,与蕉坪、田龙相邻,属蕉坪村管辖。黄姓村民,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从连平县忠信实赀坝分期迁至杨梅坑大窝、岭顶、桃坪、坳顶,后分别在蕉坪、岭顶定居。20世纪60年代,居住在岭顶祖屋的村民相继迁出,部分并入蕉坪,部分并入蕉坪田埂,即岭顶。
1968年,村民用上电; 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同年,用上自来水;2010
年,开通林道公路。祖屋于2012年重建。
岭顶黄屋 岭顶重修后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