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话- 象山教师博客

网络音乐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象山县网络音乐教研活动纪实 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音乐教研员 单森权 邮编:315700 邮箱:shansq001@163.com

摘要:网络教研,已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它以交流快捷,影响广泛,记录准确,不受时间、地域、人员限制等诸多优点而广为教育界所推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是笔者在开展网络音乐教研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学科网络教研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果、实践体会的描述与分析,而引发的对于网络教研的深层思考,并提出实施网络教研的一些方法,以期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研 博客 实践 思考

一、网络音乐教研的发展历程

网络教研是信息时代的特殊产物,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有着密切联系。网络教研基于传统教研,又把传统教研的持久度、影响面、作用力延伸和扩大了。因此,网络教研是推动传统教研更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在扎实开展传统形式的教研工作的同时,加强网络教研的研究,发挥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从而推动教研工作向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方向迈进,是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

我主持进行的音乐学科的网络教研工作(简称“网络音乐教研”),便是依托于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以网络为载体,以博客日志上互动式研讨为主要方式而开展的。开展网络音乐教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新问题,又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见证了我与象山音乐教师们在音乐教学领域探索、发现、实践、反思、提高的过程,也见证了象山音乐教研网的发展历程。

一、先热后冷的启动阶段。2006年3月6日,我在“象山教师博客网”上申请了个人博客,使用中发现可以利用博客便捷的回帖功能来开展网上的教研话题讨论,比BBS论坛更方便,教师们使用起来不难,便有了以博客为阵地开展网络教研的想法。5月17日,正式发布了一则《象山音乐教研网开张启事》,开始了网络教研。我请教师们先申请博客,再在这则启事日志下签到,几天后,便有40多位教师注册了博客并回帖签到。随后的几篇教研专题日志文章,如《对音

乐教师323信息技术培训的讨论》,《对音乐教师参加市合唱培训的讨论》,《关于欣赏教学的讨论》,《关于音乐考试的讨论》等,也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平均每篇的点击量为180次,回帖量为12条。音乐教研网开张伊始便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浪,着实令人高兴。但好景不长,后来发布的几篇教研专题文章,点击量和回帖量大大减少,有的几乎没有人回帖,这又令我不解。针对网络教研先热后冷的情况,我进行了反思。我发现,教师们不习惯上网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激发教师们的上网兴趣,养成上网习惯,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二、以赛激趣的预热阶段。2006年6月,恰逢县里举行“庆祝长征胜利60周年暨建党75周年歌咏比赛”,教育局组织了大型合唱队参加,音乐教师自然是合唱队的骨干,而合唱队中还有很多非音乐教师,为了帮助队员们更好地明确排练的意义,了解排练的进程,释疑排练困惑,激励大家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排练,我在网上发布了与排练有关的一组系列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排练期间和比赛前后,音乐教研网上的讨论十分热烈,平均每篇日志有400次以上的点击数和 10条回帖量,掀起了一波看贴回帖热潮。随后,县里举行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我针对教师们关注的话题,又发布了一组艺术节比赛专题文章,也都受到了大家的热捧,平均每篇有663次点击量和16条回帖量,再一次形成了评论热潮。利用比赛话题吸引大家的目光,激发兴趣,引导大家上网展开热烈讨论,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这两波热潮,并非属于音乐教学领域的,而是音乐活动领域的,网络教研的热,只是热在表面,并未热在内核——对音乐教学的研究上。对于同时期的一些教研文章,教师们还是缺乏关注意识。因此,这只是一个预热阶段,真正的网络教研热并未到来。如何让大家真正参与到音乐教研话题的讨论中来,是面临的新问题。

三、参与必回的规范阶段。在经历多番波折后,我开始更加冷静地思考,并制定了相应规范。我要求凡是参加过教研活动的教师,必须在相应教研专题文章中回帖讨论,既广而告之,又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起初的几次,仍然有一些教师在参与活动后不积极回帖,我便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进行催促,直到每个参与的教师都回帖为止。渐渐地,教师们养成了习惯,能自觉在活动结束后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2006年11月20日发布的《宁波市中小学器乐教学展示活动后记》中,几位前去观摩的教师全部作了认真的回帖,一位教师还专门上传了活动照片;2006年12月6日和20日,外出参加“宁波市艺术星级教研组展示活动”

和参加“市初中音乐教研活动”的教师们,也都在网上作了详细的活动介绍和评论;在12月25日、26日举行的县小学、中学音乐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更多的教师上网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在规范之后,网络教研开始步入正常的轨道。

四、注重质量的提高阶段。衡量网络教研质量的指标,参与率固然是重要的一项,但是,光看人气,不看内容,不算高效的网络教研。为了将网络教研引向深入,我开始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活动参加者必须回帖,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外,提出了应在认真思考后再作回帖的要求。我对回帖质量较高的教师进行表扬,引导教师们在网络教研中深入思考,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在2007年以来,顾丹波、朱丹雪、戴晓菲、王春、石守蓉、黄伟芳、吴春萍、肖笛琴、王灵琦、陆海英等一批教师多次对有关专题文章进行认真回帖评论,骆琴琴、胡海红、顾珏一、曹阳等教师还主动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研究经验。这些回帖与主题日志的观点新颖,研究深入,网络教研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五、“博”“聊”结合的拓展阶段。基于博客的网络音乐教研,正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吸引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们已养成了一到学校就打开音乐教研网的习惯。为了便于进行更快捷的联系,我又于2007年3月14日开通了“象山县音乐教师QQ群”,将音乐教师们加入到群里,组成了一个网络大家庭。平时,教师们可以在课余或业余时间自由进到群内交流,当需要组织教师们进行教学专题研讨和信息交流时,还可以在群内召开网络会议。至今,已举行过三次专题研讨会议,两次信息交流会议,会议的效率很高。在QQ群内传送资料也非常方便,并便于我和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博客网与QQ群聊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形成了一个多维互动的研讨氛围,有效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研究。

网络教研的一冷一热,一起一伏,都有我们实践与思索的印记,它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是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进行的。当打开音乐教研网看贴回帖已成为教师们的习惯性动作,当教师们在课内外、校内外都关注着音乐教学,思索着音乐教学,研究着音乐教学时,网络音乐教研便真正发挥了作用。回首象山网络音乐教研的发展历程,查阅网上的一篇篇文章和回帖,我不禁要说,象山的音乐教研网是好样的,象山的音乐教师们是好样的。

二、网络音乐教研的点滴成果

网络教研带给音乐教师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改变了教师们的思维方式,也

改变了教师们的行为习惯。一篇篇博客日志,一条条博客回帖,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些改变过程。在教师们的思想、行为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时,网络教研的成果也开始体现了。现就从几篇代表性的日志文章和回帖内容的介绍中来窥探一二。

一、温馨的致辞文章,收获美好愿望。在2007年元旦前夕,我在网上发表了《新年致辞——致全体音乐教师》,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打动了音乐教师,也打动了看贴的其他教师,他们纷纷回帖发表感想,共同寄语象山音乐教育美好的明天。大家的心情,正像文章中引用的《同一首歌》的歌词内容一样,“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而另一篇姐妹篇《新学期致全体音乐教师》,是在2007年的新学期开学初发布的,同样是美好的祝愿,但因为结合了春天的寓意和对教师们姓名的别致解读,文章变得更加有趣味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并吸引了大家回帖发表感想。如:“相信我们在新一学期中定会创造出更多奇迹。”“我发觉自己挺喜欢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我要把我在音乐中润泽到的那份快乐,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朋友。”“有激情的你、我、他,何愁我们象山音乐教育事业不兴旺发达?”就这样,甜蜜、温馨、略带浪漫情趣的致辞文章和一条条表达美好愿望的回帖伴随教师们走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

二、深入的研讨文章,收获热情参与。把教师们吸引到教研话题上来,让不爱上网的教师也上网,让不善回帖的教师也回帖,需要有精心策划的活动作铺垫。我策划的一次音乐新课程展示暨合唱教学研讨活动,于2006年10月30日举行,内容为现场听课并集体研讨小学与中学的合唱教学。事先请两位开课教师以及她们所在的教研组作了充分准备,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采用了辩论式的研讨方式,由上课教师所在的教研组全体教师组成正方,听课教师组成反方,分别就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正反的辩论,现场气氛异常火爆,大家热情高涨,发言积极,针锋相对的观点争辩得不可开交。在活动之后,我立即将此次活动的报道《县音乐新课程展示暨合唱教学研讨活动后记》发到网上,请大家继续到网上展开讨论。在前几天,我每天都把该专题的回帖讨论情况通过短信群发告知全体教师,表扬积极回帖讨论的教师,鼓励其它教师回帖。于是,在随后的10余天里,音乐教研的话题“统治”了“象山教师博客网”,在“象山教师博客网”上的最热门日志、最新回帖日志,最多评论日志栏里,全被音乐日志所“占领”,该日志文章迅速达到了1500多次点击量和40多条回帖量,由于博客日志最多只能同时显示40

条回帖,我只好另发了一篇续篇《县音乐新课程展示暨合唱教学研讨活动后记(续)》,把随后参与讨论的帖子分流到新的日志中。两篇日志,一共有2200多次点击量和65条回帖量,且回帖研讨多较深入,展现了网络音乐教研的独特魅力。

三、尖锐的批评文章,收获深刻反思。在县教科研中心培训处组织的一次教师培训(命名为“323”培训)考核过程中,音乐教师上交的作业出现了大量抄袭现象。对此,我于2007年1月16日发表了《就作业完成情况质问323中小学音乐培训班学员》的批评文章,对抄袭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在回帖中,纷纷就自己的不良动机作了检讨,如:“真是惭愧极了!自从参加323以来,每项作业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可这次确实是偷懒了,惭愧惭愧!理由及原因也不好意思说了,下不为例。”“不想给自己找借口,确实没有好好的备课,郑重申明,以后绝对认真对待!”等。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2006年度的论文评比活动。由于大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抄袭了,在县教科处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表现非常低调,只有很少的一些教师参加,论文质量也普遍不高。对此,我又发表了《2006年度中小学音乐学科论文、案例评比情况分析》,再一次对大家的消极行为提出了质问,并要求大家认真反省,积极参加新学期初的音乐学科论文评比。由于这一次又刺激了大家,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深刻反思,回帖量达到78条之多,如:“看了,真惭愧,三月底交到你手中。”“好的。我很快会完成的。我就想了个题目,利用几天晚上时间去写。”“单老师,我看过了.也收到你的拳拳之心。”等。从大家简洁而深沉的回帖中,可看出教师们的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果然,在三月底的音乐学科论文评比中,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共有38位教师上交了论文。一次性收到这么多数量的论文,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我对每一篇文章都作了认真修改,并又以一篇《县音乐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后记》作了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的回帖有41条之多,如:“虽然说要写出好的论文要贵在平时的积累,但真正提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心境,在你的热情催促下,我也勤快了许多,这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工作热情也异常高涨,接连几天的忙碌竟也不觉得累,我突然的知道了原来当我们充满着工作的热情,主动用心的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写论文就像生孩子一样需要孕育到生产,我想我是欠缺了平时的精心孕育。所以,没有瓜熟蒂落的收获。不过,我实在是很尽力的对待了这次写作??”等,这些,反映了教师们对论文写作的新的认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