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文言文复习

《晏子使楚》复习

一、文学常识识记。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婴,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正确读准字音。

诣(yi) 枳(zhǐ) 缚(fù) 三、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2)古今异义词。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3)一词多义。 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 (4)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四、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

2.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4.今方来 方:将要。 5.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9.叶徒相似 徒:只。

10.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 病:辱。 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六、课文内容理解。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七、主要人物评价。

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木兰诗》复习

一、文学常识识记。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南朝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二、文言知识积累。

①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三、理解默写诗句。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四、木兰形象特点。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五、写作特色分析。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诗句鉴赏分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女亦”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七、重点段子理解。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回答了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八、难点解疑释惑。

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必要的繁简处理?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