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作者:李建国 马慧芸

来源:《考试与评价》2017年第09期

一、中学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了由世界180多个国家签署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文件。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该白皮书制定了“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依据、目标和行动”,并指出:“目前,中国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的国家,青年占全国总人口的29. 8%。他们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青年的广泛参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是不可能的。”白皮书还要求“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活动”。

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边缘理论,就其理论基础来说,基本上是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科公认的特性,一是综合性,二是区域性。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的两大特性,有助于理解“人与地理关系的对立、对抗”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人与地理关系的和谐、统一”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行全民战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对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意义深远。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由思想转变为实践的重要途径。 1.中学地理教学的目标要适应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学地理教学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服务,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的诸项任务,明确地理学科的德育和智育目标。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面向21世纪,就要使学生具有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作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

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对德育和智育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例如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的地球表层知识、《中国21世纪议程》中重要的地理信息等。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解决人地关系矛盾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强化环境意识。在地理技能训练方面,不仅要训练学生利用文字、数字、图表和地图等地理信息资料来获得知识和表达知识的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还要训练学生直接从社会、自然的实践大课堂中来获得地理知识信息并准确表述它们的能力,例如测量、统计、调查、绘制等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地理技能。 2.人口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提

21世纪的大难题——人口膨胀,是人们最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只能给社会带来困扰性的压力,带来人均资源减少、失业人数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于人类社会本身,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可结合人口知识,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认识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理解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深远意义。 3.资源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使资源既能不断地满足当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不至于对后代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造成破坏,必须对中学生进行资源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认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和

>>闁诲繒鍋炲ú鏍閹达箑绀傞柕濠忛檮閻庯拷<<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