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模板

欢迎阅读

前 言

1、概述

下石节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距铜川市约54公里。矿区有2.5公里专用运煤铁路直通咸铜铁路梅七支线瑶曲站,铜瑶公路直达矿区与210国道相接,交通十分方便。

井田中心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井田范围东止荒草湾至上石节一线的煤层露头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煤矿毗连,北与崔家沟煤矿隔七木桥背斜相望,处于泾、洛两水系分水岭的泾水一侧,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地表最高点+1654m,最低点+1300m,相对高差354m,区内黄土覆盖面积较少,多为山坡森林覆盖,自然景观绮丽壮观。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蒸发量大,雨水稀少,多集中于秋季,年降水量为618.3-891.3mm,温度-23-35.4℃,冻结深度0.6-0.72m,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该井田的开发属于铜川矿务局。 2、编制设计的依据 1).《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下石节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其审批决议书; 2). 西安煤炭设计院关于《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建议书的咨询报告》; 3).《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补勘地质报告》; 4). 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及技术规定。 3、设计的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模式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拓思路,解放思想,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思想及矿井管理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矿井开拓布署和地面总体布置,力求最大限度地增效减人、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减少占地,将矿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的现代化矿井。

4、设计的主要特点

1).井田范围:井田走向长2.5~4.0公里,倾斜宽2~3.9公里,面积13.46平方公里。井田中心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井田范围东止荒草湾至上石节一线的煤层露头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煤矿毗连,北与崔家沟煤矿隔七木桥背斜相望,处于泾、洛两水系分水岭的泾水一侧,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2).主要可采煤层:

欢迎阅读

矿井主采4-2#煤,煤层总体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浅部倾角为14-19°,深部5-10°,局部有起伏。

4-2#煤层厚度0-34米,一般厚10-12米,分布较为稳定。3#煤局部可采,厚度0-5.07米,结构复杂,其余均为不可采。

4-2#煤层顶底板情况

直接顶:岩性为灰白~灰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一般厚3-5米,平均4米左右,裂隙较发育,中等稳定。

老顶:岩性为灰白色中粗岩性为(即小街砂岩),一般厚0-37.72米,平均15.5米左右,坚硬稳定。

底板:岩性为炭质泥岩、根土岩和花斑泥岩,一般厚为6-24米,岩层松软,遇水极易膨胀。 3).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Mt/a;矿井计算服务年限为57.1a。 4).井口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设计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的东南部边界外,地表为山坡,场地开阔,较为平坦。 5).井筒形式 井田开拓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的方式,主平硐铺设1000mm的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煤炭的提升任务;副平硐铺设轨距600mm,轨型30kg/m的钢轨,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任务;回风井采用斜井开拓,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 6).开拓布置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1225米,井田以+1000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分为上阶段采区和下阶段采区两个采区进行回采。 7).大巷运输 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

辅助运输:按斜井采用绞车提升,+1000米水平以下采用卡轨车牵引1.5T矿车的方式。 8).井下开采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9).矿井通风与安全

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欢迎阅读

目 录 第一章 采区概况………………………………………………………………………… 6

第一节 采区范围及储量…………………………………………………………… 7 第二节采区地质及煤层 …………………………………………………………… 12

第二章 采区巷道布置………………………………………………………………… 27

第一节 采煤方法…………………………………………………………………… 27 第二节 采区巷道布置……………………………………………………………… 45 第三节 采区车场…………………………………………………………………… 47

第三章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48

第一节 工作面采煤主要工序及顶板管理………………………………………… 48

欢迎阅读

第二节 工作面劳动组织…………………………………………………………… 56

第一章 采区概况 矿区概况

下石节煤矿由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铜川基本建设公司施工,矿井设计能力90万吨/年,1970年3月破土动工,1976年7月开始试采,1980年2月简易移交投产,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1993年达产。1996-1997年矿井经一期技改,上马一套综采放顶煤设备,使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经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2001年达产。属全国100对高产高效矿井之一。

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开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有小煤窑露头开采,报废老窑23个,开采范围

欢迎阅读

大小不等,大者数万平方米,小者只有数百平方米,开采深度一般不超过100m,多因煤层自燃、水大和瓦斯事故停产关闭。目前矿井浅部尚有15个小煤窑生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耀县荒草湾煤矿,开采范围约0.8 km2,生产能力约5万t/a,还有下石节煤矿和石窑沟煤矿。根据调查情况,小煤窑开采方式均为峒式穿采。采高一般为4~8m,资源回收率在10%~20%之间。由于小煤窑均处于井田的浅部,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地质构造简单,未见较大的断裂和褶皱,煤层倾角较大,一般在10°~15°,大者可达20°以上,煤层厚度3~15m,但多有风化现象。 二、大多数发生不同程度的煤层自燃发火。 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过旧老窑采空区,一般无大量积水,现生产小煤窑的涌水量一般为10~15 m3/d。

四、小煤窑的瓦斯涌出量与开采深度有关,开采深度大于百米者,可达2~3m3/min,小于百米者多在1m3/min左右。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煤窑生产的最大危害是引起煤层自燃发火和老窑有害气体聚积,小煤窑的开采给大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煤炭资源的利用,采掘工程布置,通风以及下分层开采均造成不少困难。 下石节井田地面,在草滩川和断头川分布有草滩村、新民村、等小村落,除此之外,未发现有文物古迹和其他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一节 采区范围及储量 1.1.1 采区范围 范围东止荒草湾~上石节一线煤层露头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煤层露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井田接壤,北与崔家沟井田隔七十桥背斜相望,其走向长度约为4.0km,倾斜宽度约为3.3km,面积约为13.2km2。

在下石节井田+950m水平的上部有石尧沟煤矿和耀县煤矿正在生产,生产情况不明,其中石尧沟煤矿越界开采。

井田南部与陈家山煤矿相邻,陈家山煤矿于1979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150万t/a,目前,正在向二水平延伸。北部与崔家沟煤矿相邻,崔家沟煤矿于1958年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2002年实际生产原煤110万t,井田位置关系相邻矿井位置见附图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