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倾听、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热身】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是第一次来这里上课,不妨先放松一下,好吗?老师有三句话送给你,想知道吗?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
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因为这是他们学习上最需要的,是人的一生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自信。】
(2)10道表内乘法题。
师:看到你们一个个都很精神的样子,老师上课也有信心了,课前,老师发给你们一个自主学习单,相信你们都能完成得很好。接下来,我可要检查一下啦,比比看谁最会听?谁回答问题声音最响亮?我说算式你听,然后再举手回答,记住了吗?
1.20里面有( )个十,500里面有( )个百。
2.4个十是多少?20个十是多少?5个百、15个百是多少? 3.口算
3×5 ◆6×2 6×7 ◆9×4 6×9 1×6 7×8 3×6 5×8 4×5
【课前检查,起到搭建知识桥梁的作用,做到“早有孕伏”。】 师: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乘法。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劳动。(屏幕)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这是他们俩在参加植树活动时的情境,里面隐藏着好多的数学信息,就看谁的小眼睛观察仔细喽!那,在植树的活动中到底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 2、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请看到这条数学信息:“杨树每捆20棵”(生轻声读),看到“每捆20棵”,你们想到了什么?【逼着学生去找寻图中隐藏的数学信息(3捆),从而使隐性知识外显化。】 预设:
生:一共有60棵。
生:有三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60棵。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你们一下子想到了“3捆一共有多少棵?”(屏幕显示)。同学们能通过自己思考提出这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是了不起,那你能
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想好后再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讨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师:怎样列式呢?【20×3=60(棵)板书】都说有60棵,但是60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自主学习单上,下面我就找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6人一小组相互交流一下。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学时要借助树苗的实物图以及数线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种计算方法。例如,不管是相同数连加或列举,都是求出3个20是多少,勾通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即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师:现在请这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要用小耳朵认真听,同意的就点点头,不同意的话可以向他们提问。你们谁先来? 生1:我是用20×3就等于60。师追问:你为什么要用20×3? 师:有要提问的吗?
(生:你没有讲出3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 生1:3表示有3捆,20表示每捆有20棵。3捆有多少棵是3个20。3×20不好算,就先算3×2。因为3×2=6,所以……(比较长的停顿)3×20后面要加一个0,就等于60。(边讲边用手指示)
师:刚才他用了一个“因为……所以……”来说明,有谁听明白了?(有好多的孩子举手)好,你来复述一遍吧。
生2:(用手指着20+20+20=60)因为每捆20棵,有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于60棵。【20×3就是3个20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