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A试卷(国贸10黄萍)12-13-1

淮 海 工 学 院

2012 – 2013 学年 第 1 学期 统计学A 试卷(A闭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

A、组中值 B、组距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值 15 20 10 55 10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某车间三个班组的人数分别是10人,15人,20人其中“人数”是( )

A、指标 B、标志 C、标志值 D、变量

2、对全国铁路交通枢纽的客流量进行调查,这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3、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4、从某生产线上每隔55分钟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

A、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

C、组数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6、2007年某集团公司A分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B分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800元,2008年各分公司的工资水平不变,但A分公司的工人人数增加30%,B分公司的工人人数增加15%,则2005年两分公司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4年(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做结论

7、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2007-2009年为13%,2010-2011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A、50.133?0.092 B、 50.133?0.092?1 C、 51.133?1.092 D、 51.133?1.092?1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30 D、540

9、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5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0、某造纸厂2007年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 ,则该厂2007年产品单位成本( )。

A、减少0.62% B、减少5.15% C、增加12.9% D、增加1.75%

11、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

A、越小 B、越接近于0

A—1

C、越接近于-1 D、越接近于1

12、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1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4、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

A、集中程度 B、离中程度 C、一般水平 D、变动程度

15、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存在着( )

A、比较关系 B、相关关系 C、因果关系 D、函数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 )

A、粮食产量 B、职工人数 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2、抽样调查具有( )等特点

A、随机原则 B、数量方面的推算 C、适用面广 D、可靠性高 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3、普查属于( )

A、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年末人口数 B、钢材库存量 C、粮食产量 D、工业总产值 E、经济增长率 5、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6、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7、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用 D、推算作用 E、媒介作用 8、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 )

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

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 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 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 9、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 )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10、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 )

A、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 C、概率度D、抽样方法 E、抽样的组织方式

A—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简述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的选择原则。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10分)某车间50名工人月产量的资料如下:

月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 X f 200以下 3 200~400 7 400~600 32 600以上 8 合计 50 计算该车间工人月产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2、(15分)从200名大学生中不重复地随机抽取50人,测得他们的经济计量学的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10分。要求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计算:(1)这200名大学生的经济计量学的平均成绩的抽样平均误差;(2)平均成绩的抽样极限误差;(3)平均成绩的置信区间。

A—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