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学复习资料

海洋资源学

一、 海洋生物资源的用途、分布及其影响分布的因素

1、海洋生物资源的用途:

(1)食物

海洋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海洋成为世界上动

物蛋白的最大源泉

(2)饲料

秘鲁使用大量鳀鱼制造鱼粉,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和肥料;一些经济价值

不高的藻类,由于生长快,生物量大,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也是

非常理想的饲料来源。

(3)医疗

海藻治疗甲状腺肿大和其他腺体病;罗马人用海藻治愈伤口、烧伤和皮疹;

英国人用紫菜预防长期航海中易患的坏血病;食用角叉藻可治疗各种内部紊乱病,海人草中因具有海人草酸而被用作驱虫药物;螺旋藻经过特殊诱变,可保护细胞DNA、蛋白质,防止癌变和衰老。 (4)工业材料

琼脂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食品保护剂、固定剂或作为啤酒、葡萄酒、咖

啡的澄清剂,还可以用琼脂代替淀粉制作糖尿病人的食物,其更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基质等;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一些岛屿国家用活珊瑚、珊瑚石、珊瑚沙等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因素: (1)海洋生态系统 1)非生物成分:

能源(太阳能、其他能源)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

光照:光照主要是太阳辐射,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生态因

素。光影响着海洋有机物质的生产,从而影响整个海

洋搜索生物的生活和生存。光在海洋中的分布和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行为以及一些特殊的适应性表现。

温度:温度对海洋生物的生殖、发育、生活状态、数量变动

和分布,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制约。 海流:海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温度、盐度等性质,对

海洋生物的影响很大。

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

盐度:盐度影响生物个体的大小、生物的繁殖和分布

等。

物质代谢原料(二氧化碳、水、氧气、氮气、无机盐、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腐殖质): 营养盐类:营养盐类是浮游植物和藻类生长所不可缺

少的微量成分,是限制它们增殖的要素:

溶解氧含量、pH值和二氧化碳。海水中溶

有大气中所含有的各种气体,其中氧和二氧化碳是海岸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本物质。

2)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初级生产力):

光照、营养盐、铁、温度、垂直混合和临界深度、牧食作

用都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氮和磷的含量也是重要的因素。氮磷含量低时,浮游植物的总类数量和生产力就低。可溶性铁是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上升流和湍流也是一个因素。由于上升流的作用,富营养的深层水使透光层的营养盐得以补充才保持一定的初级产量。季节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如在夏季随日照的增强,表层水温上升,密度降低,限制了下层水的混合,营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

浮游植物和初级产量就显著减少。

(2)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

1)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

食物链(牧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生态效率:贮存于植物体内的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有大量的消耗,

能流越来越细。所谓生态效率就是指一个特定营养级获取的能量与向该营养级输入的能量之比

2)次级生产力(初级生产中被动物吸收的部分) 任何能影响动物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的因素都与动物的产量有关。

其中,温度、食物和个体大小等是影响动物种类产量的重要因素。温度与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有密切关系,在适温范围内,温度提高

虽然会增加呼吸消耗,但同时加速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如果自然海区出现反常的高温时,也可能造成动物的大量死亡。食物的质量也与动物同化效率有关,食物质量越高,动物的同化效率随之提高,生长效率也就高。再者,消费者个体大小与产量有关,一般是较小的个体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

(3)海洋生物的最大持续产量(不危害资源持久利用)

(4)人类的活动影响(过度利用、自然条件改变、海洋污染、不相容物种侵入、

造成全球气候变化)

二、 海洋主要化学元素的用途及功能(Br、K)

1、溴(海水提溴占1/3 (1)医药:

左右)

溴剂是用作镇静药的溴化物的总称,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而发挥

镇静作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产需要溴 (2)农业:

主要用来制作熏蒸剂和杀虫剂,以消灭害虫。

(3)工业:

大量的用作燃料的抗爆剂;感光材料溴化银;溴丁橡胶;消毒饮用水;

合成阻燃剂;高效灭火剂;精炼石油。

(4)国防

2、碘(最为稀缺)

工业、农业、医药保健:

人工降雨的火箭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合成试剂和催化剂;X

射线透视响应剂;感光材料。

3、钾(海洋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第四位)

抗病虫等能力,并提高作物产量。

(2)工业:

制造钾玻璃(没有颜色,比钠玻璃难于熔化,不易受化学物品的腐蚀,常用于制造化学仪器)。

(3)医药:

制造软皂(医药等方面的洗涤剂或消毒剂,汽车和飞机的清洁剂);钾铝矾(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和媒染剂。

(1)农业:

动植物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钾肥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抗倒状、

4、镁(在海水中含量居第三位) (1)国防、工业:

镁合金可用来制造飞机、快艇;可以制成照明弹、镁光灯;火箭

燃料;压力锅;冶炼某些珍贵稀有金属(如钛)的还原材料。

(2)农业:

是组成植物叶绿素的主要元素,有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 (3)镁的化合物:

氯化镁:镁砖(耐2000摄氏度以上高温)碱性炼钢炉或冶金炉

以及水泥窑炉衬;凝乳剂 镁氧水泥:建筑材料。

5、铀(核燃料,海水中总量巨大) 6、重水(氘,比氢多了一个中子)

可用作原子能反应堆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也是制造氢弹的原料;由重氢的核

聚变反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三、 天然气、石油的分布特点及分布规律

1、主要分布于浅海大陆架区、大陆边缘和小洋盆地区,“三

湾两海两湖”。

2、大陆坡和大陆隆也拥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3、除大陆架以外,深海区在特定有利的地质条件下也会形成

油气矿床 。

4、分布广泛,极不均匀。

世界70%的石油储量集中在300多个大油田中,如波斯湾、墨西哥湾、加勒

比海区中国东部,南海诸盆地;世界石油储量的60%在北纬20至40度之间。

四、 海水淡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变法(分离出淡水) 膜分离法(分离出盐) 化学平衡法(分离出淡水)

蒸发法 蒸馏法(最重要) 冷冻法 反渗透法 电渗析法 离子交换法 水合物法 溶剂萃取法 五、 世界石油分布“三湾两海两湖”

“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两海”:北海、南海; “两湖”:里海,马拉开波湖。

六、 热液矿床的特点

1、一般位于2000~3000m水深的大洋中脊区、裂谷带和沿大洋中脊和边缘岛弧区

岩浆活动带

2、这种热液矿中含有大量金、银、铂、铜、锡等多种金属,被称为“海底金银矿”。 3、埋藏水深相对较浅且热液喷口周围存在独特的生物群落。 4、有两种主要形式:多金属软泥和块状硫化物矿床。

5、在海底中易形成金属软泥或块状硫化物矿床;在玄武岩中易形成浸染状或网脉

状的金属硫化物矿床。

七、 海洋化学资源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1、海盐资源

特点:(1)海水中溶解的各类盐物质中,氯化钠的含量最高,是海洋水体中除水本身外最巨大的化学资源,不仅广泛用于食盐,还

是氯碱工业以及其他一系列化学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原料基础。

(2)我国制盐历史悠久,许多地区海水含盐量高。 (3)我国海盐年产量高,位居世界第一。 2、化学元素资源 特点:(1)化学资源丰富,含有80多种元素。 (2)不同地区的海水各元素组成比例相似。

八、 锰结核的来源

1、环境条件:

在渐新世早起,特提斯海东部完全封闭,澳大利亚离开南极洲而继续向北

漂移,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水道的打开等的效应,导致南极冰盖和南极环

流的生成,将南极洲隔离在一个冰水圈内,降低从赤道向南极经向输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区域间的温度梯度;即是说,由于南极环境的改变,海冰

的生成导致南极高密度充氧的、冷的(3摄氏度)南极底层水的形成。温度梯度效应促使高密度的底层水北流,其流量与海冰的生成时期相对应。南极底层流通过萨摩亚水道,沿着线状等深线向北注入中太平洋海盆,之后分成两支,一支沿长条状火山链继续往北流,另一支穿过夏威夷南部莱思岛链的一个深水道向东流进东太平洋海盆,为结核的生成开辟了特定的年代和有利于结核生长的环境。这是因为结核要在高压、低温、弱碱性和氧化等介质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而南极底层水温度既低,又富含二氧化碳和溶解氧,具弱碱性及硅酸不饱和,这些恰恰是结核生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多金属结合的形成

(1)生物活动

洋底鱼类在其活动过程中,免不了与结核接触,特别是结核表面往

往附着的一些微生物,是鱼类觅食的对象。当浮游生物推撞结核是,结核就会移动或翻动,其结果是周围的沉积物充填了结核原位的孔

穴,使结核置于沉积物表面。当一些底栖爬行动物在结合下部觅食微生物或小型生物时,使结核向上翻动或侧向移动。

(2)底层流的作用

结核形成过程,始终受着南极底层流的作用。底层流具有周期性的

变化,当其径流强或受到湍流作用时,可使结核移动,甚至翻动。通过水动力的筛选,促使结核始终保存在沉积物表面。

(3)沉积物的静压作用

沉积物成岩固结过程,受到静压作用,从而产生一股上顶的力量。

同时,由于沉积物间隙逐渐缩小,孔隙水被向上挤压,这种挤压力

可能促使结核上浮而保存于沉积物表面。

九、 海洋能的种类及特点

1、海洋能的种类

按储存形式可分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

(1)机械能:潮汐、潮流、海流和波浪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2)热能:由太阳辐射产生的表层和深层水之间的温差所蕴藏的能量。 (3)化学能:流入海洋的江河淡水与海水之间的盐度差所蕴藏的能量。 2、海洋能的特点 (1)总蕴藏量大;

(2)非耗竭、可再生和对环境无害; (3)能量密度低;

(4)海洋能随时空存在一定变化; (5)一次性投资大,单位装机造价高。

十、 滩涂的功能及用途

1、滩涂的定义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

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