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导师风采

尤启冬,男,1955年12月出生,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尤启冬教授1982年毕业于原南京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1985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中国药科大学工作,被聘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药物化学教研室副主任,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赴英国Strathclyde大学药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底回国后被聘为

博士生导师,并先后担任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药学院副院长、药学院院长等职。

尤启冬教授是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专家,国家及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江苏省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此外还担任《药学进展》杂志副主编,《药学学报》、《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等13本杂志的常务编委、编委等职务。

尤启冬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涵盖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抗菌药物、手性药物等,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973”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纵向研究项目20余项。尤启冬教授近年来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 申请专利34项,授权专利19项,主编或参编《手性药物》等著作30余本。尤启冬教授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工作期间,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教育部和江苏省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多项,于1994年获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4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

年获德彪-CCRF中国奖鼓励奖,2006年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尤启冬教授非常重视学科团队和实验室建设,担任了江苏省新药研究与开发“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负责人,江苏省2006年度“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和江苏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江苏省新药创制与产业化技术服务示范平台负责人,“药物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目前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1.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管动力蛋白Eg5抑制剂的全新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624) 课题负责人

2.心肌延迟整流钾通道的生物信息学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课题号:2007AA02Z307) 课题负责人

3.调控肿瘤干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及化学小分子探针的构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713038) 课题负责人

4.抗肿瘤及糖尿病等药物研究与开发技术体系建设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401-001) 子课题负责人

5.针对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1-003) 课题负责人

南京市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邮编:210009

电话&传真:86-25-83271351 E-mail: youqidong@gmail.com

李志裕 教授 博士

198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1991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University della Carabulia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硕士毕业后于中国药科大学任教至今。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半合成、药物合成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具有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具备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力。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重大医药专项两项及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主持完成了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15项,近两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SCI、及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专利十六项,其中六项获得授权。主编

教材两部。获得江苏省科学进步奖三次,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联系方式 zhiyuli@263.net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姓 名: 李玉艳

专业学科: 药物化学

导师简介:李玉艳,197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4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获制药工程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药物化学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药物化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6月,赴英国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学习,获得博士后证书。1997年起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任教师至今,2006年晋升副教授。

研究方向: 抗肿瘤的活性小分子设计, 药物制造工艺研究

主要成果:

1,作为核心参加人,完成了抗肿瘤药物伊利替康的制备工艺研究,产业化后年销售额达亿元。2006年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a, 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研制、筛选和机理研究BK2003081(7.5万);b, 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a和拓扑异构酶I双重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筛选BK2007168(8.0万)。

3,企业合作科研经费15万元。 联系方式:

Email:yylicpu@163.com Tel: 025-83271445 (O) 。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周金培

生于1965年12月,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

1986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化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6在日本岐阜药科大学做一年交流学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在药化教研室从事本科生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进行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获得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施维亚奖(Servier)。已负责完成科技部博士基金一项“兼有心血管作用的降糖药物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2003.1-2006.12),负责完成一项南京市回国人员资助项目“具有抗肿瘤活性的1,4取代哌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2006.1-2007.12)。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863”项目,医药局局控项目等纵向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药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中,依据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行新药分子设计及合成,以寻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参与专辑编写三本:《药物化学》,2006年,主编李志裕,《药学进展4》,2005年,主编彭司勋,《药学前沿2003年卷》,主编廖清江。申请专利1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徐进

宜简介

1. 个人情况简介

徐进宜,教授,博导,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1)心血

管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研究;(2)天然活性产物的结构修饰、半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简历:1986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留校任教。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先后讲授了 “药物化学”、“制药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学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协助指导和独立指导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35名,荣获“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

担任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共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9项,著书8本。

研究经历包括:非肽类血管紧张素AII受体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研究;AT1受体拮抗剂类新药Losartan、Irbesartan、Candesartan的合成工艺研究;血管紧张素AT1受体和内皮素ETA受体双重拮抗剂的研究;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II(COX-2)抑制剂的研究;非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激动剂的研究;COX-2/5-LOX双重抑制剂的研究;23-羟基白桦酸的结构改造与生物活性研究;喜树碱的结构修饰与生物活性研究;天然活性产物XJP的全合成研究;冬凌草甲素的结构修饰与生物活性研究;在日本近畿大学完成了天然活性产物Gregatin B的全合成研究。

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本科教学二等奖,2007年获得获得南京市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

3. 联系方式

Tel: (025) 83271445(O) Fax: (025) 83302827 E-mail:jinyixu@china.com

向华,女,1964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获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四川大学化学系有机分析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2002年8月-2003年8月赴德国蒂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ebingen)联合培养,2003年12月获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方向为甾体药物研究、老年病药物研究。200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西部高技术产

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子项:蕃蔴二烯物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开发研究,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2008年主持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抗乳腺癌SERM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BZ2008058);与多家甾体激素制药企业有项目合作,主持多项新药研究项目,获得非那雄胺原料及片剂(西药四类)新药证书(国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