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分析

摘要: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一个集忠义、美貌、聪明一身的女子,但在三国时代风云变换的政治军事斗争格局中,她处于功臣与工具的矛盾地位。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作为一个智勇

双全而深明大义的女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她在书中的第十九回再次出现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劝说吕布放弃谋士良计的平庸妇人。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是前后矛盾的。

关键词:貂蝉;美貌;才情;功臣与工具 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被浓墨重彩的刻画出来。她美丽,王允为董卓的专权数日愁眉不展,而一见貂蝉立刻想出了非美人不能实施的“连环计”;她有情有义,为报答王允的“优礼相待”而主动请求“倘有用妾处,万死不辞”;她聪明勇敢,一面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巧妙周旋,最终达到了使吕布杀董卓的目的。至此,在罗贯中生花妙笔之下,一个集忠义、美貌、聪明一身的女子形象崭然而立,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她的美貌与才智,甚至让整个三国时代的天下英雄失魂落魄。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演义》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 一、闭月之貌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她妩媚窈窕,妖冶动人,是天下最善解男人心思的狐媚娘,她生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就了闭月之貌的千古美女。她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似喜非喜,淡淡一转,摄人魂魄。

首先,王允被美艳迷人的貂蝉惊呆了,于是锦云堂拜貂蝉。当貂蝉轻舒广袖,像月宫飘然而至的仙女那样起舞时,吕布看得如痴如醉,色眼圆睁。而后时董卓,他在酒阑席散之时,拥着貂蝉笑逐颜开,打道回府。从此以后,貂蝉周旋在这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貂蝉以自己为诱饵,使董卓、吕布父子色迷心窍,自相残杀。其实在罗贯中的笔下,对于貂蝉的美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描写,但从董卓与吕布见了貂蝉以后如何神魂颠倒来看,董卓是一介匹夫,而吕布可是风流倜傥的,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连这等人物都会为了貂蝉而杀掉董卓,可见这貂蝉的美貌是非常诱人了。 二、有才有情 貂蝉,有人评论她是历史上十大女强人之一。单单是美貌,而没有才情,恐怕也难以施展美人计,吸引人还有她的歌喉与舞姿以及她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上能为国家除害,下能报答王允养育之情,堪称三国女性中美貌与智慧,刚毅与胆识的化身。 貂禅仅仅是司徒王允的一个养女,当她发现父亲王允愁苦的时候跟着唉声叹气。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于是利用貂蝉设下美女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二人都是好色之人。由于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

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貂蝉美貌和才情引发的故事,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她的美貌注定要被所谓的事业所奴役,她何尝不知,将来的命运无异于周旋于两虎之间,稍有差池,便身首异处。但她仍镇定自若,还催王允“望即献妾与彼”,因为她已“自有道理”。“自有道理”四字看似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需要多大的胆略和气概。在满朝文武都不敢站出来与董卓抗衡,与朝廷分忧的情况下,这个年方二八的弱女子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青春与肉体为代价,担负起拯救“汉天下生灵”的重担。她既有对王允感恩图报的心理,更多的还是与“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这种精神与汉初和番的王昭君是一样伟大的。后人毛宗岗于此嘉许道:“貂婵之功可书竹帛。”借李贽之名评点《三国演义》的叶昼更称貂婵为“神女”,她是舍身取义的不凡女子。她牺牲了她自己,为刘氏江山除奸,也为苍生除害,是一大功臣。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