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生命教育”导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女作家铁凝认为,文学应当有能力温暖世界。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
③近年来,校园命案频发,校园暴力愈演愈烈。2018年的马家爵事件骇人听闻;2018年1月四川绵阳市中医高等专科学校检验班副班长林如(化名)遭受同学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凌辱;201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酿出惊天血案,朔州高中高一一名16岁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④报载: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某为了证明狗熊是否真的愚笨,竟然多次用火碱与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数只狗熊;上海某名牌大学一研究生在不长的时间内虐待、遗弃、杀死近二十只小猫;某大学医学部五年级一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然后若无其事地回教室继续学习。
⑤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其心智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多项组合材料的材料作文。所谓组合材料,是指若干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对于这种类型的一组材料,我们要着眼于对照比较,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从而提炼论点;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同”,从而提炼论点。这里的五个材料,头两个是名人名言,中间两个是反面材料,最后一个是正面事实材料。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呢?两个反面材料都是伤害践踏生命的事实,另外三个材料都是正面信息,②⑤都包含有“教育”、“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材料①含蓄一些,没有点出,说的是文学应该具有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教育熏陶力量。通过这样一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反面材料中所反映的事实不就是缺少“生命教育”的恶果吗?这样,这个组合材料的用意也就明显了,那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的立论就会基于“生命教育”这一点生发,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议论尊重生命、敬爱生命的话题,都是合乎材料题意的。比如这样一些立意就切合材料:敬畏生命,从教育开始;教育——为生命系上安全带;让教育为生命护航;让教育透出生命的暖意;健康的心智,需要生命教育;尊重生命,从“心”开始;生命之爱,人格之本;育人先育本;绽放人性之花;至善若水,人性如花;生命诚可贵;让善良为生命着色……
如果不懂得组合材料的立意方法,不知道通过比较分析异同来立论,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偏离题意。如有的谈“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的议论“诚信”、“尊重”、“谦逊”的价值;有的单谈“教育”的重要性,而未顾及到“生命教育”的限定;有的议“我看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的泛泛而谈“成才先成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的论“学做真人”;有的单纯地赞美生命的坚韧,写“生命的礼赞”,通过胡杨林、酸枣树、草木树叶的例子“向生命致敬”;有的议论“生命因追求而美好”;有的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有的大谈“文学的力量”;有的居然说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有的空谈“教书育人”,质问教育……
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立意出现这样一些偏离题意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用相应方法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我们材料作文的基本能力。
【佳作示例】 让生命柔软如初 郭小路
孟子说:“无仁爱之心非人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四心”,你才有资格被看作是一个“人”。
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校园暴力事件,一桩桩惨不忍睹的虐待动物的悲剧,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楚楚衣冠下被扭曲、撕裂的人性。公众的唏嘘、愤怒和斥责形成一股巨大的震荡力,我们的教育被摆放到显眼又难堪的位置,接受世人的针砭和抱怨。
客观地讲,“生命教育”的缺失,的确让一些孩子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升学的高压之下采取了极端的宣泄方式。但是这种变异,毕竟只是特例,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摊在“中国的教育制度”身上,是否有些偏激呢?
让我们平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我们周围吧。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林如被殴打的现场,你会冒着被一起报复的危险去阻止这场暴行,还是会明哲保身,悄然走开?如果你遇见同学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你是会站在受欺负的同学一边,还是任凭事态发展,全当没有这回事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恐怕会选择少管闲事。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顽童一脚踩死一窝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是我喜爱蚂蚁,想把它们捉了回去玩乐,而是害怕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凶残之心会日渐膨胀,将来驾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残害无数的人民。”很多时候一个善意的举动并不需要犹豫,只是出自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我们的冷漠并非天生就有,只是经历了太多的“事不关己”,渐渐丧失了去维护善良的动机。
“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相互交往中产生,需要自我反思,需要一些勇气和单纯。如果一句话,会伤害他人,那就不要说;如果一个举动,会刺痛别人,那就不要做。生活的春风,需要阳光来策动;人性的主流,需要柔软的温情来占领。遇见残忍不公的事,为之感到痛心,只是一种感情;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去主动维护生命的伦理,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世界的温暖,需要你我的真诚。再勇敢一点,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让生命,柔软如初。
[点评]文章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既分析了缺少“生命教育”事实的教育因素,同时又深入剖析了“生命教育”缺失的社会原因,进而发出了令人深思的质问:“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在作者看来,“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整个社会来努力。如果人人具有“真正的善良”来“主动维护生命的伦理”,人们都真诚勇敢地“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那么,作者的愿望就会实现:让生命,柔软如初!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引证恰当,例证典型。再加上语言的精练生动,行文的连贯流畅,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