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指导中风病人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风病人及家属更加重视康复训练。尤其到了后遗症期,病人因瘫痪长期卧床,缺乏语言环境,易产生抑郁、悲观、消极等不利治疗的因素,为了使中风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必须正确而有效地制定各种健康教育措施,这对恢复病员的健康将会收益不浅。首先对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从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认真收集资料,利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和Brunstron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病人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列出训练计划,进行指导训练。
1 辨证分型
1.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 气血不能运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半身不遂,口眼
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 [1] 。
1.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 肝阳上亢,火升风动,气血并逆于上,络破血溢,经脉阻塞,而致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1.3 风痰阻络型 风痰止阻,经络失和,故舌强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2 护理原则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则祛风通络,养血和营。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则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3 护理措施
3.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 此病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患侧肢体保暖,防止冻伤和外伤,采取舒适的功能位置,帮助病人按摩肢体关节部位,局部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针刺:曲池、合谷、骨髀关、足三里等穴,隔日1次。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豆浆、鸡蛋、牛奶、菜粥等。对小便失禁的病人,可针刺关元、气海、太溪等穴 [2] 。
3.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 临床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根据病情,每日测量2~4次血压。避免情绪刺激,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动风之品,宜清淡降火之物。肢体局部可用当归活络酒擦浴,并配合针刺曲池、合谷、外关、阳陵泉、太冲、解溪等穴。
3.3 风痰阻络型 病人应慎起居,避风寒,忌甘肥食厚腻生痰之品,宜清淡,化痰之品,药宜温服,可针刺风池,丰隆、金津、玉液等穴。
3.4 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各种并发症 避免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预防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便秘等。
4 恢复期的健康教育
4.1 收集资料 从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中风恢复期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技能训练。 4.2 教育方法 应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形式及方法。
4.2.1 评估 制定问卷调查表
或通过交谈收集病人资料。重点收集中风经过治疗,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
斜等。对疾病认识的情况及健康教育的需求。
4.2.2 形式 可采用下列三种教育形式:(1)集体授课为主,课后安排讨论、交流。(2)健康教育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单个指导。(3)鼓励有阅读能力的患者看书自学。
5 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为改善功能位训练方式、中风患者基础知识教育及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 5.1 中风疾病基础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有关中风疾病的知识,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5.2 膳食结构宜营养丰富,合理配餐 护士通过向患者介绍饮食的重要意义和膳食的结构,帮助其制定适合个体膳食的食谱,建立有规律的饮食生活。
5.3 功能位的设计 掌握仰卧位、侧卧位、肢体功能位的护理方法,体位应定时更换,以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出现褥疮。
5.4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 早期应保护肩关节,避免损伤,肩关节屈曲和外展不能超过90°,肩肱关节与肩胛骨活动度为2∶1;所有的关节,各种活动,各个方向,每天都要进行3~5次被动活动 [3] 。
5.5 早期坐位训练 从15°开始靠坐15min1天,30min1天,逐渐增加,直至能独立坐位,训练越早越好,合并症越少。
5.6 其它活动训练 平衡运动训练、床上训练、起床训练,从坐位到立位训练,手的松解训练、语言训练等。
6 掌握沟通技巧
6.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其性格,爱好,生活习惯,所处环境,经济条件,家庭情况及对疾病的认识等。
6.2 解决困难,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主动帮助病人的“四难”排泄、翻身、饮食饮水、卫生处理难。
6.3 做好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指导他们给病人从身心健康,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以更多的关心、体贴、抚爱和支持,使病人从亲属的鼓励帮助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