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原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鸡兔同笼问题,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今天,有幸听了吴江波老师对鸡兔同笼问题讲解及课堂设计,让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索。 1、鸡兔同笼问题的思维含量较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吴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从列表的尝试法再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然而,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吴老师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以列表的一一对应思想和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渗透,让孩子们从两个层次,深入探讨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正如一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3、教学的组织展开,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前,吴老师以画图猜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式上课了,先以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书《孙子算经》中的题目,引出课题,并以较大数目的鸡兔同笼引出探究较麻烦,从而以转化的思想,从小数目开始,从小数目的研究中建立模型,从而以模型解决较复杂的大数目的题目;从鸡兔同笼的原型中引申到生活实际中的鸡兔同笼变式,让学生学一道而通百道,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的生活应用价值……可见,如此的课堂设计,体现了吴老师的教学智慧和理念。 当然,我也在下面提几点个人的想法:
第一: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在讲列表法时,鸡换兔、兔换鸡过于纠结,有些提问让学生不知所措、过于浪费时间,导致后面让学生独立完成假设全部是鸡是一分钟不到就要学生回答,最后让学生做《孙子算经》中的题目几秒钟就要学
生回答。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没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方法单一,本课教学吴老师只向学生介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两种方法,也就是列表法、假设法,还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比如画图法、抬腿法、列方程方法等。
第三:课件太简单,课堂提问也只局限几名学生。 第四:“鸡兔同笼”问题不仅是鸡兔,还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其他问题,也应学生介绍。
以上想法,如有不当,请多海涵!
2016-05-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