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26 天窗|语文S版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课 型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导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26天窗 精读课文第二课时 主备人 使用时间 1、会认“藉、霸”2 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 个字,正确读写“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等词语。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独特感受,以及孩子们善于想象的特点。 教 者 导 学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二部分(4~7 自然段)内容,在读中展开联想,还原生活,从而感受孩子们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体会他们“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独特感受。 重 难 点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第8、9 自然段中较难理解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 法 学 法 以读为主,在读中展开联想,还原生活,发挥学生想象力。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准备 教案来源 第2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一、复习回顾,理解重点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天窗跟乡下孩子的关系非常密切——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谁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的词语,会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 导入 二、整体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天窗” 写了哪些内容,自己有什么不懂的或想知道的 问题,做上标记。 1.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层次) 自主学习,3.读了课文后,你们有什么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吗? 提出疑问 梳理学生问题,预设如下: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为什么说孩子们想象中的风雨雷电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3)为什么小小的天窗会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 (4)为什么有了天窗,就能看到宇宙的秘密? (5)“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学贵有疑。阅读过程是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有疑问才有阅读的驱动力。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过渡: 同学们的疑问都跟乡下孩子看天窗所产生的想象有关系,下面我们读读课文中写乡下孩子想象的内容。 通过拓展、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探究。以表格的方式来梳理内容,汇报学习结果,简单明了。 在理解重点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朗读、感悟、品味,并借助直观的画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引导学生感悟“具体写”与“概括写”的不同,有利于学习写作方 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三、重点探究,体会乡下孩子看天窗产生的想象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4~7 自然段,看看乡下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划出来。 2.指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想象。 (1)指名朗读第5 自然段,说说孩子们在下雨天,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从小小的天窗可以看见“雨脚在那里跳”,还能看到“带子似的闪电”,想象到风雨雷电多么猛烈!) (2)指名学生朗读第7 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晚上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天窗的,以及孩子们看天窗的快乐来思考。 (1)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孩子们在外面玩。 (2)晚上,孩子们被大人逼着上床去“休息”。 (3)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事物,展开了有趣的、丰富的想象,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5.指导朗读第7 自然段。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奇异及带来的快乐。 过渡:乡下孩子们,刚才还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上和同伴们玩耍,可现在却被大人逼着上床“休息”,心里还惦记着外面精彩的世界。这时,他们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 脸……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奇异及带来的快乐。。 6.过渡:我们刚才从第5、第7 自然段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感受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画面。是啊,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他们产生了这么 美好的想象,他们的心灵也得不到慰藉。 四、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孩子们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1)自由朗读第八、第九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在写什么?找中心句。 (2)这两段话也写了孩子们的想象,但写法与第5、第7 自然段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这里是概括地写孩子们的想象,是对全文的总结。) (3)默读第8、第9 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想象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他们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想象到宇宙的秘密,联想到种种事件。他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能够“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4)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因为天窗打通了孩子们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天窗想象到外面真实的世界。而他们想象到的比起眼见的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趣味,所以说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是奇妙的。这正是儿童的天性。)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课文。 板 书 设 计 法。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想象的特点,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理解了课文的两个难句,也就体会到了孩子们想象力、 创造力丰富的特点。 看到的 想到的 雨脚---带子似的--- 风雨雷电多么猛烈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一颗星 无数的星星 一朵云 奇幻的云 一条黑影 蝙蝠 夜莺 猫头鹰—— 天窗 是神奇的 “ 无”——“有”“虚”——“实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