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意图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鄂东地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录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 (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 (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思路 (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原则 (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领导讲话 (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实施情况 (八)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 (九)鄂西圈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绩 (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建设 (十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市场主体

(十二)鄂西圈管理机构(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 (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 (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思路 (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原则 (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领导讲话 (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实施情况 (八)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 (九)鄂西圈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绩 (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建设 (十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市场主体 (十二)鄂西圈管理机构展开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

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豫南、渝东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 鄂西8个市州(林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而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年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 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当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圈,而是一个以旅游为切入点,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一个横向整合圈、纵向跨越圈、系统综合圈。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仅就旅游发展而言,至少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 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 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去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如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包装,游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庙的观光游层面,无法满足游客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如,清江闯滩曾是国内品质最高的水上漂流项目,恩施过去有很多瀑布、峡谷和溶洞景观,都因为开发水电站而不复存在。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

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部门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如,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三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同属神农架林区的不同景点,由于条块分割的景点管理体制,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发展,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 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工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旅游扩复建工程、清江画廊整体开发项目、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利用景观建设工程等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1]。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

2008年7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恩施现场办公会议,会议期间,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开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工作。7月13日,湖北省发改委启动规划工作。

2008年7月23日,省发改委向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分管旅游的副省长田承忠以及其他省领导李春明、张岱梨、段轮一等上报了草拟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纲要》。 2008年7月24日,8月18日,8月26日,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办公厅听取湖北省发改委等单位书面汇报,确定“5个1工程”:1个领导小组 + 1套规划 + 1个纲领性文件 + 1批建设项目库 + 1个投融资平台。

2008年7月28—29日,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提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2008年11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由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个市(州、林区)构成的圈域。包括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襄樊市,湖北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明显陵,长江三峡、古隆中、荆州古城、昭君故里、曾侯乙墓编钟、龙船调等诸多令人心动的文化旅游符号。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口总量2962.36万人,占全省6141.88万人的48.23%,版图面积127952平方公里,占全省185900平方公里的68.83%。受地理环境、交通制约、产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集老、少、山、边、库区为一体, GDP只占全省的40%左右。

(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发〔2008〕16号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本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