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锂电池负极材料性能?材料的理论容量怎么得来的呢?
锂电池负极材料,容量,寿命,安全性,是最受关注的几个主要性能要求。
锂电池的理论容量密度,其上限主要取决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材料的理论容量怎么得来的呢?
1 材料的理论容量
每摩尔材料分子可以带来多少量的活性锂离子,用全部锂离子的库伦电量除以材料的摩尔质量,就得到单位质量承载的库伦电量值,经过单位变换,也就相当于是单位质量对应的安时数。
以碳材料为例:锂离子在石墨中的存在形态是LiC6 ,6个C原子可以储存一个锂离子,其摩尔质量为6*12=72g,1摩尔LiC6 完全反应将转移1摩尔电子的电量。
每摩尔电子电量:
(6.02×10^23)*(1.602176×10^-19 C)/3.6
=9.645009/3.6=2.6792*10^4 mAh
其中:
每摩尔电子的数量6.02×10^23;
每个电子的带电量1.602176×10^-19 C;
1mAh=3.6C;
碳原子量12;
石墨负极单位质量存储电量:2.6792*10^4/(12*6)=372.1 mAh/g 。
这样,我们就了解了负极材质的理论容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材质的理论极限决定了锂电池的理论极限。在实际应用中还会打折再打折。
那么,就从计算公式看,电极材料理论容量的决定因素:材料分子质量和每个分子对应活性锂离子数量。
2 研究和应用中的负极材料
分子结构决定了材质电荷容量的理论极限,而材质实际的物理结构也会对容量产生影响。
当前负极材料的种类大体分为碳材料、硅基及其复合材料、氮化物负极、锡基材料、钛酸锂、合金材料等。其中碳材料是主流,并且大部分商业化的锂电池产量都是碳材料负极。
2.1 碳材料
碳材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中间相碳微球(M C M B)、软炭(如焦炭)负极、硬炭负极、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等,其中,被广泛应用的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
石墨作为负极为人们广泛采用,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其电位低,放电平台在0.01V至0.2V,使得电池整体容易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其次,石墨的层状堆垛结构,使得锂离子在层间可以自由穿梭,阻碍较小。而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使得石墨在容纳锂离子的时候,不至于变形崩溃。
最后,C元素在地球上数量极大,容易直接获取,人工加工制造也容易实现。
石墨负极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它容易与电解液反应,生成SEI膜。电芯的老化和热失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SEI膜的老化和稳定定的变化。这使得石墨负极的锂电池寿命存在着确定的上限。
石墨负极
2.1.1 天然石墨
天然石墨是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碳单质形式,容易直接获取。其基本的层状结构是适合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的。但其容易与电解液发生作用,循环性差,一般无法直接商用,而是经过改性使用。
2.1.2 人造石墨
宝石都认为天然的好,然而人造石墨却具有着天然石墨不具备的性能。人造石墨是人们选取易于石墨化的碳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内部形成较大的空隙,这给容纳锂离子带来了优势。人造石墨循环性好,能够经受较大电流充放电的考验,是当前,尤其是动力电池的首选材质。
2.1.3 其他石墨材质
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软碳,硬碳,都是利用高含碳量的材质加工而成的,循环寿命普遍存在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太多的应用。
2.1.4 碳材料的新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直径在纳米量级,长度在微米量级,一般两端封闭的一段中空管。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工程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把碳纳米管直接作为负极使用,其在大倍率放电方面,对锂电池有所帮助,但可逆容量低,寿命短,暂时无法直接使用。人们当前的研究方向是将碳纳米管与其他材质复合使用,以发挥它导电导热和嵌锂迅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