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语的历时演变阶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延边朝鲜语的历时演变阶段分析

作者:刘佳欣 陈静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4期

【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州内汉族、朝鲜族广泛分布,彼此进行着社会接触,并随着历时演变与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语言接触,逐渐形成了明显区别于韩国语和北朝鲜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语言。运用归纳演绎、系统分析等方法梳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朝鲜语的历时性变化,旨在对延边朝鲜语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系统的描述,证实州内的朝鲜语在与汉语等其它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历时性演变,演变过程可分多个阶段,分别是纯母语阶段;与其他语言半自觉接触阶段;与其他语言自觉接触阶段;与其他语言自觉接触和保护母语共存阶段。 【关键词】语言接触;演变;历时性;朝鲜语 引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内朝鲜族人民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长期接触中,朝鲜语遵循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发生了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系统上的变化。其中朝鲜语的词汇系统变化最为明显,它广泛地吸收了以汉语为主的其他语言中的词汇。州内的朝鲜语从与其他语言的零接触到如今的密切接触,拟分成四个阶段:纯母语阶段;与其他语言半自觉接触阶段;与其他语言自觉接触阶段;与其他语言自觉接触和保护母语共存阶段。 一、第一阶段(17世纪20年代-20世纪10年代) 这一阶段可概括为纯母语阶段。

明清之交至18世纪初,延边地区朝鲜族并未和汉族实现社会接触,自然也提不到语言接触。当时的延边地区朝鲜语也就不会被汉语等其他语言所同化,产生新词。朝鲜半岛的朝鲜族由于诸多因素进入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尤其分布在延边地区。

首先,从政治因素上看。明清更替之际,后金(即清朝)与明朝统治者之间发生战争,朝鲜国对此两面为难,表面出兵援明,内里毫无战意,进军缓慢,被后金所降服。清军两次攻打朝鲜国家,俘虏了不知其数的朝鲜人。后来虽有朝鲜政府赎还战俘,但仍有一部分朝鲜人留在中国并充作满族贵族的家奴。

其次,从经济因素看。东北长白山一带被看做是清朝统治者的发祥之地,清朝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然而这个政策对于当时的朝鲜人来说并不管用,朝鲜族农民只追求最低的生活要求,即不饿肚子。虽然清朝统治者和朝鲜政府采取严厉措施以禁止朝鲜人犯越,但朝鲜人冒险潜入图们江、鸭绿江以北。这其中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图们江以北的地区(即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距朝鲜边境最近,处于长白山一带,大面积的良田未开垦,而且这里有极其丰富的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野物,可供朝鲜人种田打猎。现在,延边历史博物馆的展列墙上有着朝鲜人开垦稻田的画面,肯定了朝鲜人对东北地区开垦稻田、传播农业技术的重要作用。

再次,从灾祸因素看。朝鲜正处于哲宗时期,当时社会极其混乱黑暗,再加上19世纪60、70年代在朝鲜北部连续发生了三次大的自然灾害,朝鲜饥民丛生,而朝鲜人这时只能为了生计离开家乡。此时,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之后延边与沙俄、朝鲜有了国境线。清政府开始重视东北边疆地区,然而由于延边地区交通不便、气候不适,组织百姓搬迁不易,于是改为利用已迁入延边地区的朝鲜人来加强边防。

最后,从民族因素看。19世纪末,清政府对延边地区的朝鲜人实行管理,使朝鲜人在中国合法化。从此,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数量急剧增长,20世纪初,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口数已达到了30万多人。延边地区虽已有汉族人迁入,但两民族之间社会接触很少,甚至没有。朝鲜族有着极其团结的民族性,所有朝鲜族聚集在一起生活,且此时仍处于小农时期,自给自足,因此很少会和汉族人有语言上的交流,汉语不足以影响到朝鲜语的词汇系统的更新。 二、第二阶段(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可概括为与其他语言半自觉接触阶段。

这一时期,延边地区朝鲜族开始与汉族、满族,甚至是一些苏联人进行初步社会接触。随着彼此之间社会接触的加深,朝鲜族越来越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产生了与抗争、马克思主义等有关的新词,丰富了中国朝鲜族的词汇系统。这一阶段朝鲜人迁入延边地区又出现了新的高潮。此时,朝鲜人不满日本的统治镇压,为了维持生计和反日斗争,来到中国东北。朝鲜族已经开始和汉族人出现了杂居的状况,并且在抗日斗争、宣传共产主义等方面展开了密切接触、交流和合作。

首先,从聚居情况上看。1910年至1930年二十年间,在延边地区定居的朝鲜族从126000多人增至382000多人。截至1931年,就有39万多的朝鲜族定居。他们的分布中心由早期的图们江沿岸逐渐转移到海兰江、六道河、布尔哈通河等地区。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战争等因素迁居到延边地区的汉族人增多,出现了朝鲜族和汉族杂居的局面。75%的朝鲜族分布在以延吉市与和龙县为中心的杂居区,这为朝鲜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人进行语言接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其次,从政策影响上看。自20世纪初,延吉厅便几经修订对于朝鲜族入籍的政策规定,直到1910年在《大清国条例》上,以朝鲜族为对象,制定了具体的《入籍细则》,接受品行端正和入籍之后能脱离本国国籍者入中国国籍。在这一政策下,部分朝鲜族成为了合法的中国人。他们在汉族人的影响和熏陶下,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部分汉语,甚至流畅地使用汉语。这时,朝鲜族的纯母语状态被打破,朝鲜语受到了汉语等其他语言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次,从共同抗日上看。1909至1945年间,朝鲜族同兄弟民族一起展开了反日反军阀斗争。1931年以后,延边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其他兄弟民族进入反日武装斗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延边朝鲜族人民与其他民族密切交流,朝鲜语受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更为深入。

最后,从教育上看。地方官府开办学堂,允许朝鲜族学生入学校学习近代文化科学知识。1924年,各地民办朝鲜族学校为了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共同宣传中国传统思想,采用汉族教员及官方所编教材。这一举措,促进了朝鲜族对汉语的接受和吸收。通过对朝鲜族的汉语教育以及实际运用,朝鲜语扩充了它自身的词汇系统。 三、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阶段可概括为与其他语言自觉接触阶段。

建国前后,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通过加深了接触与交流,使得朝鲜族使用母语交流时,自觉地加上汉语词汇,以表示亲近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这一阶段与上一阶段相比,朝鲜语受汉语等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朝鲜语的一般词汇。例如,新增了方针、立场、原理、轻工业、重工业、右翼等词。只有小部分的朝鲜语固有词未改变,依然存在。由汉字词演变而来的借词的比重不断在上升,并且这些借词大部分适合使用的需要,在长期的竞争中战胜了本族词。语言中借用词语的方向决定于两社会接触时文化传播的方向。延边地区的朝鲜族的人口比重虽然占到了该地区全部人口数的80%多,但是汉族与朝鲜族进行社会接触时,文化传播方向很大程度上是汉语对朝鲜语的单向传播。汉语对朝鲜语的深刻影响不容小觑。

首先,从国家政策上看。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阐述了明确立场,承认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他们同其他民族一样,享受一切同等的权利。这些政策使得朝鲜族自然而然地对中国有一种国家归属感,他们是中国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自愿地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接触,同时丰富了母语的语言系统。

其次,从文化传播上看。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便深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深深地刻于朝鲜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中。尤其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明显。朝鲜族是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的少数民族,他们深受日本侵害,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一同有着斗争日本的决心与毅力。为与日本抗争,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先后建立了私立学校。朝鲜族学校的创建者大多是社会各界的爱国人士。他们为朝鲜族新青年传播先进的知识与思想。 四、第四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可概括为与汉语等其他语言自觉接触和保护母语共存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来,延边地区的朝鲜语越来越受到汉语的影响,表现为:朝鲜族交流时会采用汉语词,甚至在1953年之前朝鲜语书面语中还会掺杂着汉字;汉语音译词比重不断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