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的全知视角解读

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作为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视角。作品中不仅仅涵盖了传统小说中的全知视角,并且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促进故事发展,吸引读者兴趣,还采用了有限视角以及多重式人物视角对故事进行叙事。叙事视角作为小说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之一,备受人们关注与研究。视角的转化不仅能够生动形象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同时对于人物所处时代社会风貌的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这一作品全知视角的深入解读,希望更好的促进全知视角的研究工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全知视角;哈代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不仅采用了学者们公认的全知视角阐释作者的主题思想,还随着情节的需要使用了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所生活的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

全知视角叙述是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进行的叙述,作为观察者的全知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了如指掌,这是传统上最常用的视角模式。其特点是“全知叙述者即说又看,可从任何角度来观察事件,可以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偶尔借用人物的内视角或佯装旁观者”。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全知叙述者用他无所不能的眼光着重描写了主人公苔丝生活所在地的地域风貌和风土人情,使读者能够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物和行动进行视觉化理解,从而使人物生动真实,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可信度。尤其是对苔丝残酷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的描写,客观的讲述了她极度恶劣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作者对苔丝处境的同情,也势必唤起读者对苔丝的悲惨命运报以最大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的道德予以强烈的谴责。同时,苔丝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乐观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也让读者钦佩不已。再有文中出现的脱粒机象征着英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正在破坏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情地吞噬农民的土地和工作,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 美好的景致正随着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发展而逐步减少。所以,这段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广大农民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憎恶,对剥削者的强烈谴责,以及对正在逐步消失的田园生活的无奈、感伤和留恋这一深刻主题。

全知叙述者可以适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人物的各种际遇,对后续内容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读者也可以从中感觉到情节发展的大致轨迹。当苔丝认亲碰到亚力克之后,叙述者评论到:“她那天为什么会注定让一个不如意的人看见,并对她垂涎欲滴,而没有遇见另外一个人,一个在各方面都如意,都称心的人?那迷失的一半在大地上独自游荡,浑浑噩噩地等待着,直至事过境迁,这种糊里糊涂蹉跎,导致了焦虑,失望,惊恐,灾难以及非常离奇的命运。”从叙述者的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苔丝与克莱尔相逢不相识的遗憾,预示与亚力克偶遇给日后

的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读者由此可以预知苔丝的故事以悲剧告终。

全知叙述者也可以有选择地传递信息,制造悬念,从而使他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具吸引力。第四十七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就在快吃午饭的时候,有一个人悄悄地从栅栏外走进地里,站在第二堆麦垛旁边,看着眼前的情景,尤其是看着苔丝。他身着医生式样时髦的花呢衣服,手里摆弄着一根漂亮的手杖。”此时,读者正随着叙述者的眼光观察苔丝和工人们打麦的场景,读者会对刚刚进来的那个人好奇: 他是谁? 来这里做什么? 他为什么那么关注苔丝? 处境如此艰难的苔丝怎么会和如此体面的人扯上关系? 全知叙述者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谁,但他有意地暂时隐瞒他的身份,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进读者的阅读速度。全知叙述者在小说中客观地展示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背景,让读者充分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农民的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为主人公的最终命运做了合理、有力的诠释。虽然全知视角的叙述具有客观性,“力争历史的公正性”

但是“要真正做到全知,即做到历史公正,使自己的判断公正,像上帝一样站在众生之上占据俯瞰人间万物的角度,也十分不易。你在貌似全知全能的时候,很可能由于自己认识上的偏差、情感的偏爱,仍然停留在作者个性化的视角之中”。由此产生了一种偏向性视角的叙述。作者对苔丝最终死亡的命运是不认可的,“‘正义’得到了伸张,埃斯库罗斯所说的众神的主宰,结束了对苔丝的戏弄”。文中“正义”二字被加上了双引号,可见作者的态度。不错,亚力克是苔丝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但是杀人者偿命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情感不能代替理智和法律。作者对苔丝在情感上的同情和偏爱造成了其判断上的偏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