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

《游泳》 教学设计(1)

第 2 单元共需 8课时,本节为第 2课时 课题 授课时间 课 型 2017年 月 日 新授课 游泳 1、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作者的远大抱负与博大胸怀 2、理解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 3、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目标 1、欣赏和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其精妙的语言 教学2、作品与历史背景的结合 重点3、通过时代背景去理解这首词的抒情之源 难点关键 教具资源 多媒体 教 学 环 节 及 教 学 内 容 〖复习提问〗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设 计 思 路 提问2—3人,齐背 正音 学生提前预习, 介绍这部分内容 2个同学示范朗读,教师评价指导 结合视频或者音频 探讨词背后的典故 1、《沁园春 长沙》的背诵 2、朗读《水调歌头 游泳》 〖引入新课〗 ①此词写于1956年,时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之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加紧施工,全面开发长江的规划正在制定,作者看到大好的发展形势兴致很高,心情欢快,短短几天三次畅游长江。试与1927年所作《菩萨蛮·黄鹤楼》相较,“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个“锁”字,写出心情的沉重。此词亦写同一地点,却是“极目楚天舒”,一个“舒”字,写出心情开朗。这正是知人论世才能懂词。 ②此词联想巧妙,想象丰富,但都与题目“游泳”相关涉。因此要求同学们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题目。游泳离不开水,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游泳地点是长江,所写的景物,所联想到的典故神话自然都应与江水有关。 〖讲授新课〗 一、赏析课文——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长沙第一井——白沙井;美

味的武昌鱼)(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讲解: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这由“才……又……”可知。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 讲解: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了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就像这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其中不仅包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也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物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孔子在发感概,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了阕做了准备。 4、“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5、“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提问: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大坝十分坚固——石壁,将上游的水蓄积起来——截断巫山云雨,水库的位置很高——高峡出平湖) 作者的宏伟蓝图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抱负

讲解: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利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的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合体,更富有艺术之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会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抱负 二、本文的写作特点 1、巧妙用典。这首词或翻用古代歌谣,或引用圣贤名句, 信手拈来,翻出新意,生动传神。 2、因事起意,借题发挥,联想与想象丰富。 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在词中,作者从畅游长江联想到孔子江边兴叹;由大江的奔流联想到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从眼前大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想象到大桥落成后的雄姿,进而想象到未来的三峡工程;从日新月异的国家建设联想到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 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把现实与理想、社会画面与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既深化了词的主题,又增添了词的浪漫色彩。 教 学 环 节 及 教 学 内 容 感受作者的远大抱负与博大胸怀,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课堂情感,树立远大理想。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诵本词。 小结 作业 设置 设 计 思 路 背诵并能默写本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