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练习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一、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二、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感到欢乐。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三、重要人物、情节及性格特征:

(一)阿廖沙: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可爱、弱小、倔犟、执著、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他从小心地善良,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他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廖沙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1 / 5

情节:阿廖沙梁坏外祖父家的桌布,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保护母亲与继父斗争,阿廖沙上学受老师挑剔而报复老师,偷钱风波。

(二)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情节:外祖母救火,挺身拦住受惊的马,喜欢唱歌、跳舞,讲各种故事,经受丈夫的打骂和儿子们的粗鲁行为。

(三)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他吝啬、贪婪、专横、凶恶、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如阿列克谢(阿廖沙)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情节:当过纤夫,饱受生活折磨。为了进入上流社会,要把女儿嫁给贵族。经常打妻子和孩子,阿廖沙因染坏一块桌布,把他打得昏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为了一点物质利益,他和妻子分开过。格里戈里眼瞎后,外祖父把他赶出门。父子争斗。 四、《童年》的主题

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五、经典情节

1.兄弟斗殴: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的加入了这个行列。阿廖沙初到外祖父家时,舅舅们因母亲回到娘家,怕她向外祖父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都强烈要求分家,结果为争夺家产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舅舅们不断争吵斗殴。

2.阿廖沙梁布:外祖父有个小染坊。大人们巧妙地使面料变色,这使阿廖沙觉得好玩,他想亲自动手染一染。阿廖沙把这个念头告诉了舅舅家的萨沙,表兄萨沙趁机捉弄他,怂恿他从柜子里拿出过节用的白桌面染成蓝色的,因而遭到外祖父的毒打,随后大病一场。

3.小茨冈之死:院子里有一个很大的橡木十字架,已经放了很长时间。这个十字架是雅科夫舅舅买的,他许愿要在他妻子周年祭日时亲自把它背到坟地上去,但在那天,他却叫小茨冈来帮忙。小茨冈背十字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两个舅舅怕伤到自己,赶忙扔掉十字架,导致十字架砸死了小茨冈。

4.外祖母救火:一天,外祖母正跪着祈祷,外祖父突然说染坊失火了。所有的人都惊惶失措,只有外祖母严厉地、声音坚定的指挥着,而外祖父只是低声的号泣。阿廖沙望着火光吓坏了,只见在人们惊愕中,外祖母抱着硫酸盐钻了出来,所有人都听她指挥,最终把火扑灭了。

5.父子争斗:一天晚上,雅科夫舅舅突然闯了进来,说米哈伊尔舅舅喝醉了,还说他要杀了外祖父。听到野蛮舅舅要来打外祖父,阿廖沙很害怕,外祖母让他到楼上去“放哨”。他看见米哈伊尔舅舅带着几个无赖来家里捣乱,他去向外祖父报告。米哈伊尔冲到楼下,准备往门里挤,外祖父和雅科夫舅舅一起把他往外推,最终米哈伊尔摔到了大街上,门被锁起来。外祖母被窗外砸来的东西打断了骨头。米哈伊尔被关在草棚里,外祖父既悲愤又无奈。

6.神秘的“好事情”:阿廖沙认识了一个名叫“好事情”的包伙食的房客,他整天在房间里熔化铅,焊什么铜的小东西,在天平上称来称去,全宅子都不喜欢他,被人骂做“石灰鼻子”“巫师”“危险人物”。阿廖沙看着他做了好一会实验后,就被他委婉地告知以后不要来了。阿廖沙不解而且生气。但“好事情”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7.阿廖沙上学:老师总是挑剔阿廖沙,因此,阿廖沙常用恶作剧来报复他。他一次把鼻灰撒到他的抽屉里,使他打喷嚏并让女婿代课,那位军官逼全班唱《愿上帝保佑沙皇》和

2 / 5

《哦,自由呀我的自由》。直到赤赤里圣天主教来到学校,和蔼地和孩子们交谈,才使老师改变了对阿廖沙的偏见。

8.偷钱风波:一个晚上,大人们都出去了,留下阿廖沙看孩子 。他随意地翻看着继父的一本书,猛然发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他脑子里一亮,一个卢布可以买《新旧约全书》,还可以买一本讲鲁滨逊的书,为了买书,阿廖沙偷了一卢布钱。后来,母亲知道了,不容他解释,就打了他一顿,还没收了他的书。而继父不顾一个孩子的名誉自尊,把事情传到学校里去,他被同学称为小偷。 六、回顾。 1.《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主人公是阿廖沙,讲述他从三岁至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阿廖沙的成长和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童年》的主题。 5.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6.《童年》真实的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外祖母。 7.《童年》中塑造的阿廖沙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8.《童年》属于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 9.《童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0.在污浊环境下,阿廖沙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树条子的小茨冈,对主人公心灵产生极大影响的房客“好事情”。

11.外祖父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财产问题,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俄国的拜金主义,小市民的庸俗。

12.高尔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邪恶、冷酷无情,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经典题目: (一)判断正误。 1、《童年》中阿廖沙的舅舅雅科夫支使小茨冈去扛大个儿十字架,结果小茨冈不幸被十字架压死了。(∨) 2、《童年》中的小茨冈乐观开朗,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在雅科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结果摔倒被砸死。(∨) 3、《童年》中的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他经学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货,怂恿帮工偷东西。(×) 4、《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5、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 /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