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昼长12时,各地日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周长变化应较小,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昼长也应近6时和18时,B17时D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C的判断相对较难,因为两项中时候和月份反映的季节是对应的,只能从题目条件说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12时),说明日出近6点,日落近18点,差距越小越好。A离18时差半小时,而C与6点差一个半小时。
第5题: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6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赤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
如右图,红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绿线为14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 答案:2.D 3D 4.A 5D
(2008年广东卷)6.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主要考虑:第一、比较平直的河段,考虑地转偏向力,如图中的⑤;第二、比较弯曲的河段,找出河流凹岸和凸岸,河流凹岸一般侵蚀比较强烈,如①、③处。该题比较简单,只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就足够了,该题河流的凹岸与地转偏向力作用方向相一致。 答案:A
(2008全国)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7—9题
7.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 66°N 40°N 40°S B. 66.5°S 66°S 40°S 40°N C.66.5°N 66°N 0° 40°S D. 66.5°S 66°S 0° 40°N 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9.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解析:第7题:从题义得到上半年①②③的昼长在增加,可以位于北半球,④地在缩小,在南半球,并且四地没有一地位于赤道。对照此,选项显而易见。
第8题:A、B选项均明显错误,C选项主要是学生要弄清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四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③地、④地,③、④地纬度也较低。
第9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读出①地在a月的平均昼长变化小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 答案:7A 8D 9A
(2008年上海卷)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10.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11.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地理试题。
第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区别,用伞转动模拟地球自转,点滴红墨水模拟物体运动,并以此来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偏转。
第11题:该实验存在的缺陷在于:①只能同时模拟某一个半球的物体运动后的偏转,也就是说不同看到物体运动在穿过赤道前后不同的偏转现象;②只能看出纵向的物体运动偏转方向(即经线方向);③与实际地球运动差别太大。
第12题:①说法主要是球面上航行寻求最短距离,航线是球面上大圆的劣弧,通常凸向高纬度;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是由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存在密度差异,故而在两者之间存在密度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答案:10B 11A 12D
(2008年四川卷)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昼长/时 读图4,
a 回答13—14题。 20
13.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18
⑤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6
14.图4五地中
14
④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12 ③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10
②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8 解析:第13题:由①地位于北半球和图中显示的白昼长度变化曲线可以
6
是春分。 ①
4 第14题:五地中①与⑤、②与④纬度值相同,③位于赤道上,昼夜变化
月份 图4 幅度越大,纬度值越大,因此①=⑤>②=④>③。
答案:13A 14C
(2008年江苏卷)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16.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地球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
第16题:图中①是火星、②是金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①稳定的宇宙环境,这与火星和金星一致;②距离太阳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火星温度过低,金星温度过高;③有着适当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金星上有着厚厚的二氧化碳,不适宜于生物呼吸;④有着广阔的海洋,给原始生命提供了庇护所。 答案:15A 16A 二、非选择题
(2008年上海卷)17、“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9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日__点。 (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解析:通过读图,按照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极点为北极点;再次,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此时的节气是冬至;第三,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180度经线,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在180度经线上,进而计算出0度经线是0时。 答案:(1)、经度180o、南纬23、5o;12月22日 (2)、乙 (3)、D (4)、16小时;23日;04时 (5)、亚热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