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学海无涯苦作舟!

内蒙古农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专 业 通信工程 学 号

姓 名 李天龙 指导教师 职 称

学海无涯苦作舟!

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摘要】通信工程是作为信息领域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是网络通信、光纤传输和移动

通信等在内的一项重大工程。如今随着光纤传输不断优化升级和4G网络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通信工程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本文从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入手,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 键 词] 通信发展 技术特点 未来前景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QAM System

Commun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Lin Long

Abstract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a major projec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ow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the rise of the 4G network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sioned future;

学海无涯苦作舟!

目 录

1引言

1.1专业领域介绍 1.1.1多址技术 1.1.2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1.1.3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 1.1.4功率控制技术 1.1.5网络安全技术 1.2. 技术发展过程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4现代通信的发展史

1.5移动通信发展过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6数字化信息时代对社会的影响 1.7通信未来发展道路和技术革新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海无涯苦作舟!

1引言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1.1专业领域介绍

《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 是研究数字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的系统模拟、多址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信道动态指配技术、同步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语音压缩技术、宽带多媒体技术以及射频技术。研究各种数字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以及WLAN、WMAN、ad-Roc网的组成、新技术及性能分析,并包括SDH技术和上述系统中常用的编码、调制和解调、同步与信令方式、多址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1.1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可以使众多的用户共同使用公共的通信信道。为使信号多路化而实现多址的方法有3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学海无涯苦作舟!

1.1.2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待传的信号通过调制可以搬移到载波上传送,可见,调制是实现无线电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3种最基本的数字调制,在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两大类方案:线性调制和衡包络调制。其中,线性调制(如PSK、QPSKsDQPSK、OQPSK、jt/4-QPSK、QAM、16QAM、64QAM等)的频谱利用率较高,但对无线发信机的发信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很严格;而衡包络调制(如2FSK、MSK、GMSK等)频谱利用率虽然不太高,但对无线发信机的发信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也不太髙,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些 1.1.3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运行在复杂的衰落和干扰环境中。通常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技术综合抗千扰和衰落。例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交织技术、分集接收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等。 1.1.4功率控制技术

当无线终端在小区内移动时,它的发射功率需要进行调整。当它离基站较近时,需耍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当它离基站较远时就应该增加功率,克服增加了的路径衰耗。

1.1.5络安全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是开放的,通信信息容易被截取窃听,必须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完备的安全功能。移动通信中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对用户身份和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识别和鉴权,对无线信道上的信息进行加密等。

1.2. 技术发展过程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一世纪20年代,直接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一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