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乡土风情,赏析淳朴可爱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之情。
(2)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感悟人物形象描写刻画的传神细微。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语段,体会景物描写中所包含的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自学交流 品读(22-30):
[学生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夜航归来时用“大白鱼”的比喻和老渔父的喝彩有什么作用?
(2)孩子们回来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3)小伙伴们抢着要求偷自家地里的豆,你怎样看待这“反常”的行为?
(4)偷了六一公公家地里的豆,小伙伴们担心的事却没有发生,六一公公出乎意料的举动只是因为是“我”说了“很好”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5)《社戏》中涉及的人物,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四、展示点评
1、指导学生朗读文中11~12段,感悟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品味
2、摘录出文中写景的独特视觉和奇特的比喻,品味作者的生花妙笔。
(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诗情画意的感觉
如: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使我的
心也沉静……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这篇小说在叙述“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和“看戏后深夜行船”情节时,有两处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学习时,要求学生背诵这两处景物描写,然后体会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怎样描绘的?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五、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
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圈”,是唐朝名画京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向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_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答】 ( )
3、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