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组的库存还是为0,则市场并为达到饱和状态,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还需要加大投入生产,同时,生成线能力虽然第二周期有所上升,但生产能力远远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在第三周期中市场容量有所下降,材料价格有些微的增长,可是我们依旧增加3条生产线,而且将一般市场价格提高为1200,其次发现广告费的投入并不是随意的投入,当广告费用投入占销售额7%左右时,单位广告费用投入的增加效应达到最大值,所以将广告费用投入改为450万元。
在第四周期继续采用此策略,将价格调为1240元,可最终却出现了库存,而其
5
他组却依然是无库存,所以其原因是我们的定价太高了。在第五周期将价格降低。
在第五周期后我们小组依然排名还是第三,但我们却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周期支付股息权数这一项的评分很低,一个是我们拥有20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却没有其他组的17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强,导致我们企业每次都是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理论销售量。通过讨论和翻看书籍资料,我们知道计划支付股息要按自己的赢利水平给予股东一定的利息。生产能力和生产合理化投资有关,之前一直忽略了此项,所以一直合理化系数都为1。从第六、七周期开始我们加大对生产合理化的投资。
6
本次企业模拟经营中,我小组同学采取了质量、价格双方面优势综合的经营战略,首先保证产品的质量优于其它企业,再对成本做出估计后,在我们能够赢利的价格范围内订适当价格,使得我企业的盈利最大化。
7
在企业前期经营中,由于无法确定具体销售量,为确保不会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影响销售额,在经营过程中,我们适当放宽了市场计划量,由于之前没有进行生产合理化投资,没有充分的提高生产能力,未能很好的避免产品短缺现象的发生,在最后一个周期中,在市场容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考虑到生产设备生产能力有限,最后一个周期增加生产线并不合算,于是我们根据生产设备生产能力最大化了产品的市场计划量,在稳定中求发展。
根据以上经营决策,我小组同学从第一周期的第5名进步到第二周期的第2名,在第三周期开始至第五周期的第3名,在第六周期、第七周期的2名,这是对我们一直以来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肯定。我们在这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五、实习结果
在这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最后的总结大概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市场价格
关于市场价格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影响范围广,幅度大,如果有一点不到位就可能使得整个企业利益受损。我们只是在模拟的市场中进行的经营所以没有办法从竞争者分析中得到什么有用的分析,可是在实际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者分析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不可以忽视。
8
定价不宜太低,绝对不应采取低价策略,这样会输的很惨的,因为我们开始时就是采取的这种策略,结果是产品卖出了但是质量受价格影响上不去,营利也很少,
但也不应该走另一个极端―――高价策略,这样产品买不出去,都库存,也是无法营利的。
第二点:广告费用
在广告费用投入占销售额7%左右时,单位广告费用投入的增加效应达到最大值,所以我们在实行决策时通过摸索验证得出了这一结论,解决了我们开始不知广告费用到底应该投入多少的问题。这个基本可以从图表推算出来。
第三点:中期贷款问题
中期贷款究竟应该是多少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等看完使用手册后我们虽然知道公式了但是我们还是不那精确计算因为公式太麻烦,我们有的数据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总是出现透支与没有必要却贷款的现象,经过最后的实习总结我们发现只要现金够多时就可以不贷款或少贷,但是要准备库存或成本增加时要尽量多贷,否则会出现透支。
第四点:计划支付股息问题
股息也并不是可以盲目发的,要按自己的赢利水平给予股东一定的利息。
第五点:生产能力调整问题
当市场容量大的时候应该考虑引进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当然生产能力的扩大也可以通过生产合理化投资、维修保养费用、管理投资等的影响来提高。
第六点:采购问题
材料订购批量与资金占用成正比、与材料单价成反比,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所以,在确定材料订购批量时既要考虑满足产品生产上的需要,尽量减少资金积压,又要充分利用批量价格折扣。但是我们在开始实习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采购时往往都是需要多少购多少,结果当期内成本已经偏高,如果遇到下个周期材料与附件大幅上涨时我们的成本就更高了,根本就很难营利。
第七点:产品质量问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