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
5.1 基本设计规定
5.1.1 本规程的结构设计应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等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5.1.2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架体结构设计应保证整体结构形成几何不变体系。
5.1.3 模板支架搭设成满布竖向斜撑的独立方塔架形式(图5.1.3),可按带有斜腹杆的格构柱结构形式进行计算分析。
1
3
2
图5.1.3 独立方塔架
1-斜杆;2-水平杆;3-立杆
5.1.4 模板支架应通过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座传递水平模板上的各项荷载,水平杆的步距应根据模板支架设计计算确定。
5.1.5 模板支架立杆应成轴心受压形式,顶部模板支撑梁应按荷载设计要求选用。混凝土梁下及楼板下的支撑杆件应连成一体。
5.1.6 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5.1.6中规定的容许值。
表5.1.6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构件类别 受弯构件 注:l为受弯构件跨度。
容许挠度[v] l/150和10mm 5.1.7 模板支架立杆长细比[λ]不得大于150,脚手架立杆[λ]不得大于210,其它杆件[λ]不得大于350。 5.1.8 当杆件变形量有控制要求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其变形量。
5.1.9 双排脚手架沿架体外侧纵向每5跨每层应设置一根竖向斜杆(图5.1.9-1)或每5跨间应设置扣件钢管剪刀撑(图5.1.9-2),端跨的横向每层应设置竖向斜杆,以保证沿纵轴方向形成几何不变体系网格;结构在横轴方向应按与连墙件支撑作用共同计算分析。
5
1
3 4
2
3
2
4
图5.1.9-2 双排脚手架每5跨和5层设扣件
图5.1.9-1 双排脚手架每5跨每层设斜杆
钢管剪刀撑
1-斜杆;2-立杆;3-两端竖向斜杆;4-水平杆;5-扣件钢管剪刀撑
5.1.10 双排脚手架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应按承受轴向荷载杆件计算,当考虑风荷载作用时应按压弯杆件计算。
5.2 地基承载力计算
5.2.1 立杆底部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pk?fa (5.2.1-1)
pk=N (5.2.1-2) A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立杆底部的平均压力值(kPa); N——上部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组合值(kN); A——可调底座底板对应的基础底面面积;
f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规定确定。
5.2.2 当支架搭设在结构楼面上时,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支撑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
5.3 模板支架计算
5.3.1 支架单立杆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1.4?NQK (5.3.1-1)
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0.9?1.4?NQK (5.3.1-2)
式中: ∑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筑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kN);
∑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风荷载标准
(kN)。
5.3.2 支架单立杆的计算长度l0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
l0??h (5.3.2-1)
l0?h??2ka (5.3.2-2)
式中: l0——支架单立杆计算长度(m);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或底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架可调托座(或可调底座)支撑点的距离(m); 模板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或者可调底座支撑点至底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
h——模板支架立杆中间层水平杆最大竖向步距(m);
h′——模板支架立杆顶层,或者底层水平杆竖向步距(m),宜比最大步距减少一个盘扣的
距离;
η——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可取1.15; k——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可取0.7。
5.3.3 立杆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f (5.3.3-1) ?A组合风荷载时:
MN+W?f (5.3.3-2) ?AW式中: MW——风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弯矩(kN·m);
f ——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附录C-1采用;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按本规程附录D取值;
W——立杆截面模量(cm3),应按本规程附录C-2采用;
A——立杆的截面面积(cm2),应按本规程附录C-2采用。 长细比λ应按(5.3.3-3)式计算:
??l0——按本规程5.4.2条的规定计算;
i——截面回转半径,按本规程附录C-2采用。
l0 (5.3.3-3)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