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 ) A.公元后1000年 C.公元后1800年

B.公元后1600年 D.公元后1900年

2.关于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体呈下降趋势 B.总体呈上升趋势 C.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 D.波动不一定

3.在公元1000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 B.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 C.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 D.冰川向高纬度缩小

1~3.解析 本题组是以我国5 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我国近5 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公元1 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

答案 1.B 2.C 3.C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

4.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水少 B.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 C.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 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6.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城市分布 C.气候

B.地形 D.河流

4~6.解析 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第6题,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城市分布,但要注意题目要求选自然因素。

答案 4.A 5.C 6.B

读某国轮廓图,完成7~8题。

7.与图中A城市布局的主导因素相同的城市是( ) A.武汉市 C.墨西哥城

B.上海市 D.旧金山市

8.该国北部有大面积森林被破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此地区的森林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7~8.解析 图中国家是巴西,A城为该国首都巴西利亚,因纬度较低建在巴西高原上,气候较凉爽,与其相同的是墨西哥城,也建在墨西哥高原上。巴西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但目前破坏较严重,面积急剧萎缩。

答案 7.C 8.D

如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9~11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