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第八课教案

第八章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

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的有关的知识以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政策、措施,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懂得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意义。 2、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

俗习惯的含义、作用以及党和国家的对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各民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民族风俗习惯的情况和作用是

本课重点。 2、

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民族风俗习惯采取的方

针政策是本课难点。

教学手段方法: 1、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2、 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相结合、讲解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时间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基本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很多,约有80种左右,除满族和回族通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基本情况:

1、使用本民族语言,兼通其他民族一种语言。

2、民族的部分成员或几乎全体成员放弃了原来的民族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语言。

3、民族内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

按着谱系分类法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西和南岛语系等五类。使用汉藏语系的30个民族,使用阿尔泰语系的18个民族,使用南亚语系的3个民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使用印欧语西的2个民族个民族,俄罗斯、塔吉克死,使用南岛语系的1个民族个民族,高山族。朝鲜族、仡佬族语言没有确定下来。我国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蒙古、藏、

傣、锡伯、朝鲜、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和通用汉文的回、满、黎、畲族等。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基本上一个民族使用一个文字,但也有的一个民族使用几种文字。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文字中有原始的形象表意文、有音节文字、字母文字。

内蒙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蒙古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新疆维拉特三种方言,回鹘文的基础上创制的。分布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新疆蒙古族用托忒蒙古文。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居住分散,形成布特哈、齐齐哈尔、新疆三种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鄂温克、鄂伦春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这两个民族语非常接近,都有15个原音和18个辅音,但没有文字使用汉文和蒙文。

二、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1、共同的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 2、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差别长期存在的表现和反应。 4、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马克思认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这是

说明:

1、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

2、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3、提倡和赞助各民族人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自由的政策。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尊重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用各族自己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七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并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为了实施法律规定,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新闻、出版、翻译、影视作品发行等方面的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还有少数民族地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