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48分)

1.(眉山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验纯) ,B.往试管里加锌粒) ,C.滴加液体)

,D.排空气法收集CO2)

3.(安徽中考)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4.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5.(成都中考)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6.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1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7.(盐城中考)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2个氢原子:2H B.铝离子:Al3+

C.S2-的结构示意图: D.氧化铁:Fe2O3

8.(东营中考)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9.已知X+、Y2+、Z-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为( )

A.X<Y<Z B.Z<X<Y C.Y<Z<X D.Y<X<Z

10.(宿迁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① 双氧水 ② 水 ③ 水 ④ 水 2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南充中考)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痛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达本胺属于化合物

B.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共含有48个原子

D.西达本胺中碳、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

13.(六盘水中考)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 224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4.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