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套】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引导 学生说:中国是我们的家。

从通俗易懂的 歌曲入手, 结合图

2. 出示插图,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 画进行教学, 易调 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 56 个民 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 人,是一家人。

3. 讲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壮族、回族、满

族、藏族等。

我上学了

5

6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远景,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通过看图说话, 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安 门等中国的标志,增 强“我是中国人”的 自豪感。

(1)引导学生看图简单介绍天安门。(红的墙、黄的瓦) (2)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 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出示天安门前升国旗的图片或录像,

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2. 提问: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性建 筑,你还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代表性建筑?(教师事先可准备 相关图片进行展示

,如故宫、长城。) 3. 教师带读句子:我是中国人。

三、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四、朗读儿歌,激发情感

1. 朗读儿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

国。

2. 跟读句子。

教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齐读:我是中国人。

6

7

刚入学的孩子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比较短, 中间穿插 和学习内容有关的 课间操, 不仅能缓 解学生的疲劳, 还 能激发学生继续学 习的热情。

通过朗诵儿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情感。

(徐玮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我是小学生

教材解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 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 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 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

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 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 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 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 切、校园的美丽。

3.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建议

本课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上学歌》简洁欢快,贴近生活。建议教学时,采用 多种形式听读、跟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体会上学后的变化。

1.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上学的喜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的,感受同学间的友

我上学了

情与共同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第一天上学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

7

8

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可以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 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教师

可以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听读此

首儿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上学歌》,让学生在边听边唱中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受上学的乐趣。

2. 认识老师同学,了解学校生活。 认识老师和同班同学。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班级的总人数及男、女生人数,呈现课程

表,介绍各学科任课老师。接着以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相互认识,然后可以 请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 ×× 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叫 ××,我特 别喜欢什么或者有什么特长。”

参观校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参观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 室、音乐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认识与他们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如 厕所、传达室、食堂、卫生室。一边参观一边认认标识牌,熟悉校园。

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说说读小学和读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对新学校有什么印象、认识了 哪些新同学等。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接受 环境改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习生活的感情,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3. 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儿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可借助儿歌,引导学

生看图说说哪些时候不能迟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行为。 开学第一周,各

学科都有入学教育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科特点,在观察图画、读儿

歌的基础上,凸显语文学科听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我介绍时能说清楚一两句话,做 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态度自然。

教学资源

1. 问好歌。

小学生,有礼貌 ,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快快乐乐上学校。 2. 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人站正,声音响。吐字清,大家明。 3. 上课歌。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

8

9

我爱学语文

教材解析

本课围绕“我爱学语文”的主题,由 3 幅图和 4 个词语组成,分成两个板块。 第一、二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第一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读书,她坐姿

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本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 离。第二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写字,作业本平放,他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 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他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 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 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 成 45°角。两幅图的左上角分别配有文字“读书”“写字”。这两幅图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 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第三幅图以同学一起讲故事、听故事为主题。图中 4 名小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故 事、听故事,从他们的头饰中可以看出,一名男生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西游记》中的故 事,另三名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4 名小学生都戴着头饰,这可以让学生既了解故事的内 容,又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这 3 幅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初步体 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为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依据画面提示,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 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2. 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语文学习的意义。

我上学了

9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