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3 沙尘暴|鄂教版

《沙尘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一、情景导入

师:(分别出示三组图片)

天空澄碧,纤尘不染。微微细雨飘摇,如丝般轻轻款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学们看了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心情愉悦、高兴。

师:同学们再接着往下看,北京下土了,行人捂着嘴,揉着眼中的沙子,看了这组画面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心里感到沉重。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 生:沙尘暴

师:你知道的有哪些现象呢?

生: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容易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沙尘暴。 板书:沙尘暴 二、教授新课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对这样一组图片进行观察,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出示:图片)请看大屏幕 学生分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填写在老师发给你们准备的卡纸上。

师: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 生:汇报

2、探究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师:那么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视频)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出现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多发生于沙漠 、沙地 、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对流;强风的作用…… (1)沙尘暴模拟小实验: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沙尘暴模拟小实验: (出示课件)

实验目的:研究沙尘暴形成的自然条件

实验器材:电吹风(可调风力大小)适量的石子、 沙土 、面粉) 一块草皮

一块木块和适量的水

步骤1、 用电吹风大小两个风力不同的风分别吹沙土

现象:大风吹时沙土扬起多且高;而小风吹时沙尘扬起的少且高度较低

结论:沙尘暴大小和风力有关。

步骤2 、用电吹风同一级分别吹石子、 沙子、 面粉,

现象:石子不扬起或扬起很少;沙尘扬起但范围不广、高度不高、面粉扬起范围广且空气浑浊。

步骤3:分别用电吹风吹干的沙尘和洒过水的沙尘。 现象:干的沙尘飞扬,而湿的沙尘不飞扬 结论:沙尘暴大小与地面湿润程度(降水)有关。 步骤4: 分别用电吹风吹铺在木板上的裸沙尘和撒在草皮 里面的沙尘。

现象:裸的沙尘扬起的多,在草皮里面的沙尘飞扬起来的少。 结论:沙尘暴的形成与大小还与植被覆盖状况有关,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一般不容易起沙尘暴、而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容易产生沙尘暴、或者沙尘暴的级别较高。 (2)统计分析:

师:近几十年来,我国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我们来看一组资料:(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这样一组数据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震惊、惊讶!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一组数据来完成下面的表格(先分发给小组长) 生:独立完成

师:从完成的表格、从曲线的变化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土地沙化的面积也在不断上升。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