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2009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成语(熟语)的特点; 2、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 3,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熟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

成语(熟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要点

一、 解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是从2004年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二:成语的特点: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①古代寓言 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②历史故事 例、破釜沉舟 乐不思蜀 ③诗文语句 例、老骥伏枥 万马齐喑 ④口头俗语 例、一言为定 三教九流

3、成语的特点:

①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水落石出 三头六臂 泥牛入海

②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例、“千方百计”不能作“百计千方”;“铜墙铁壁”不能作“钢墙铁壁”。 ③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④感情的褒贬性。含有褒贬色彩 例、无所不至(贬) 无微不至(褒) 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1)联合式, 披坚执锐 苦尽甘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 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主谓式, 胸有成竹 杞人忧天 叶公好龙 毛遂自荐 (4)动宾式, 不见经传 莫名其妙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5)动补式, 退避三舍 逍遥法外 荒谬绝伦 轻如鸿毛 (6)动宾补式, 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入木三分

(7)因果式,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连动式, 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指桑骂槐 (9)目的式, 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10)兼语式, 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化险为夷 (11)偏正式, 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三、考试方式预测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吹毛求疵) 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贪得无厌) 3、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用到某个成语、熟语。

例: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括号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刘刚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①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②追根究底 4、作为名言名句默写形式出现。(略)

5、最常见的考察方式——选择题。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5年浙江卷)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正确选项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总结:正确运用成语(熟语)首先要在平时苦下功夫,要懂得一些基本知识,以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出处、感情色彩,同时还要注意它在使用中的变通情况。成语(熟语)运用的背后,蕴含的是一个人的语言文化修养,因此,高考中考查成语(熟语)运用的这道题也就不仅仅是一道纯粹的知识性题目。高考正是要通过这一道题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修养, 从92年到05年连续十二年都设置了这道题。 四、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2005年浙江卷)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

误。

如: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三)词意重复

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义的重复。

如: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四)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2005年北京春招卷)

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2005年江西卷)

⑦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2005年江西卷)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⑤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但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句⑥应改为“不容置疑”。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与成语“不以为意”(不必在意,不把有关的事放在心上)相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