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一、 实践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 、实践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实践课是根据《华北科技学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方案》要求,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专为各类本科专业学生设置的暑期社会实践课程。本次社会实践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坚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当地农村及相关政府机关等形式参与此次社会实践调查,选题包括在城农民工社会待遇情况调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调查、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发展现状和主要建设内容及存在问题调查,围绕“三农”问题调查,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和这门课程紧密联系。

我国亿人口,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走向小城镇集体规模化,农田大量的整治规模化,涌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人们更以空前的热忱加入打工者的行列,为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活跃劳动力市场开辟了崭新的航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有将近1.8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并且打工者的数量还在以每年6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是一群游走在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 。因此,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对于促进农民工和谐地融入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庞大的劳工队伍中,青壮年居多,为了经济的原因也为了外出能相互照顾,很多的青年劳工夫妇双方双双外出,留下孩子让其他人代为监管,这就造成

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它突出显示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居民缺乏人文关怀的特性。近年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偏差,家庭教育缺乏,生活负担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性格缺陷、心理障碍、情感方面等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曲线始终处于强幅波动之中。由于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还很不到位。

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①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切实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②要加快县、乡、村三级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精简机构和人员,改进管理,增强服务,降低费用,减轻农民负担;③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给农民经营自主权;④要加快政策调整和改革的步伐,促进经济增长,启动市场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支持农民在非农领域实现就业,让农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

从农民自身的角度谈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①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②调整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产率结构;③依靠科技。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竞争力;④加工增值。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⑤开拓市场。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⑥规模经营。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集约化道路,实行规模经营。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就是为了构建“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理论、政策、制度、体制,形成以城镇养老保险为主体、向农村辐射开放并与农村养老保险衔接协调的、多层次、多形式、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体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

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看病难,一直是近年国人关心的头等大事,在农村,看病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由于农村的收入较低,所以对待生病,很多人采取了\小病躺、大病扛\的态度,等发现病情严重的时候,送到医院,医疗费对于农民来说,已是天文数字,往往为了治病,返回赤贫状态。而农村老人的健康状态更是严重,一个是生理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生理上的是指一旦生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这种矛盾来源于经济上的拮据和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匀。还有一个是生理上的,是指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多,大量\留守老人\在农村得不到精神慰藉,往往孤独多年,产生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导致身体的衰弱,引发生理上的疾病。

那么如何在目前的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村老人的健康问题呢?依然要从生理上和精神上两个角度出发,做好前期的预防和后期的救治。

1、积极参保农村的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目前是每年每人10元,这并不构成农民负担,尽管是以大病救助为主,但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农村老人应该积极参保,在大病的时候,能够减轻一点整个家庭的负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