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梳理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音】 见(jiàn)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我的房屋建造在众人聚居的地方,门前却无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怎么能够如此?心远离尘俗就会觉得地方幽偏。 在东篱附近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 傍晚时山中景色最美,飞鸟结伴回林。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1 / 10

【作家、作品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后人称为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因对统治阶级和黑暗政治不满,辞官归隐。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主要内容】

第一句:喧闹的环境与自己静谧的茅庐形成对比。“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

意指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烦扰,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第二句:承接上一句,设问作答,自问自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

同居于偏僻地区。“心远”指诗人的心灵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诗眼)

第三、四句:这两句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妙手偶得之笔,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 第五句:诗人在大自然的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揭示主旨: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此二句是全诗

点睛之笔。

【主题思想】

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思维导图】

2 / 10

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⑷恨别:怅恨离别。

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⑹抵:值,相当。

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襄阳,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3 /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