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xx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秋季开学和其他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 一、充分认识取得的成绩,坚定工作信心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9+3”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牢牢把握“9+3”工作特点和规律,推进这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成效明显,受到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高度评价,并要求涉藏各省区要学习XX经验,因地制宜,创新符合实际的办学思路、措施,统筹谋划藏区教育问题,推进藏区教育同步发展。
二是抓就业,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各地各“9+3”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元的成才观、就业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省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拓展就业渠道。同时,建立完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旬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各“9+3”学校情况,落实学校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建立就业实名台账,强化对学生的跟踪指导。经过各级各部门各“9+3”学校通力协作,xx级“9+3”学生初次就业率已达98.6%,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务实高效的就业促进工作,得到了省委王东明书记和省政协李崇禧主席的批示表扬。
四是抓管理,提升工作实施水平。今年3月,全省首批内务管理示范学校评估工作结束,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等49所学校(其中“9+3”学校35所)获得命名。同月末,全省“9+3”学校生命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顺利开班,近90
人接受培训,从操作层面提高了相关教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编辑出版专著《XX藏区“9+3”教育模式探索》,编印40多期《简报》,以及协助媒体开展采访报道,进一步总结经验、交流工作,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实施氛围。特别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组织众多“9+3”工作者自觉主动地用捐出爱心款、值好每一班、奔赴第一线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抗震救灾中。通过努力,灾区唯一的一所“9+3”学校天全职中不仅没有一名“9+3”学生受伤,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9+3”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抗灾自救,学校也顺利地按时全面复课。另外,各地各校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力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好了校园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和日常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了校园稳定、学生平安。
二、正确理解面临的形势,保持工作劲头
目前,“9+3”工作已步入常态化、正规化,教育教学秩序井然,突发情况日益减少。温水煮青蛙,我们不能让良好的势头成为工作懈怠的借口和理由。“9+3”工作无小事,“9+3”工作无闲时。我们一定要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外松内紧、严阵以待,以高昂的热情和不倦的劲头,做实做好工作,为“9+3”学生服务,为藏区民生服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部门各“9+3”学校一定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全体干部职工深刻地认识到,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和政府把培养藏区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交给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对我们的信任与鞭策。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认真领会,深刻思考,积极反思,在思想认识上与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长期以来,职业
教育在教育规模、队伍建设、管理水平上明显落后于普通教育。我们要以推进“9+3”工作为契机,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突破薄弱点,加强探索,勇于创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上台阶。抓住机遇靠思想认识,解决问题靠思想认识,提高管理水平仍然要靠思想认识,“9+3”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无论如何都要做好,而且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体“9+3”工作者一定要清楚这个道理,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紧跟时代步伐。
二是进一步增添措施,提高育人质量。“9+3”工作,开拓性强、创新性强,时常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各“9+3”学校一定要加强经验总结,进一步理顺实施体系,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增添有效、高效的措施和办法,应对新挑战。要紧紧围绕将学生培养成“德高技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把学生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作为基础,结合“中国梦”、“个人梦”的实现,创新开展党团建设和“五项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探索藏区学生的培养规律,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藏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督促检查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工作是检验“9+3”工作成败的主要指标,只有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才是我们工作的唯一出路,才是我们工作业绩得以体现的硬性标准。因此,各地各“9+3”学校务必要将质量提升作为“9+3”工作的头等大事,务实求真,干出实效。
三是进一步增强力量,完善体系建设。各地各“9+3”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加强“9+3”工作力量配置,落实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尤其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