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心理学的定义 1、F.H.奥尔波特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G.W.奥尔波特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3、侧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1)重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重视采用心理学的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侧重社会学的定义 1、艾尔乌德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2、侧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1)除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外,还重视从社会与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和社会群体)角度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除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还重视采用社会学的社会问卷、社会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如合作与竞争,吸引与拒斥,助人与侵犯等。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即:

B=f (P,E) (二)社会心理

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如社会态度、权力动机等。 社会刺激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一)个体层面 (二)人际层面 (三)群体层面 (四)社会层面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和实证分析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与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相对应。

一哲学的思辨阶段

(一)基本特征: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基本理论孕育于哲学之中。 (二)两种观点

1、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

1

他们认为,人性虽无法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卢梭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指出只因有缺陷的社会才使人趋向邪恶,故应当首先改变社会才能改变人。 2、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他认为,人性主要由人的生物本能的力量所决定。社会源于人的本性。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和英国的霍布士发展了他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邪恶,故必须以法律强制和引导人们以文明方式去行动。 二、经验的描述阶段

(一)基本特征:强调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二)两种角度

1、社会学角度:主要研究人们“面对面”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注重“模仿”,“暗示”等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研究民族心理与民族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以模仿来解释人们的行为,并认为模仿是产生一切社会现象的原因。“占人口1%的发明者是一切进步的源泉,其余99%是带有服从心理的模仿者。” 2、心理学角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等派别,以麦独孤等为代表,认为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都来源于“本能”,他们认为“先天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1)达尔文的进化论 (2)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3)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三、实验的分析阶段

(一)基本特征:运用实验的方法和数量分析来研究个体与群体心理,分析产生的原因,揭示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并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应用。(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二)主要社会心理实验

1、特里普利特的“竞赛中的群体效应”

特里普利特通过实验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在“共骑”时的速度快于他们在“单骑”时的速度,这是受他人影响所致。 2、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论”

奥尔波特的实验发现,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他人存在)会使个体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这一增加在体力与简单活动中比在复杂智力活动中表现得更明显。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伦理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 2、参与观察 (二)调查法 1、访谈法 2、问卷法 (三)档案法

2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一)简史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二)学习的机制 1、联想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食物 分泌唾液

灯光(或铃声) (黑线是无条件反射,红线是条件反射)。 2、强化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

(1)斯金纳实验(略) (1) (2)结论

· ① 个体行为会因“强化” 而 — 增强。 ②“刺激—反应”的联结是个体行为的形成机制。 ③ 个体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产物。 3、模仿 (三)观察学习(班杜拉) 1、 班杜拉实验(略) 2 、基本观点

(1)人的行为可以在榜样的示范和观察者的模仿基础上形成。

(2)对榜样示范行为的强化可以增加榜样示范行为被观察者模仿的可能性。

(3)榜样身价在观察者心目中的提高(榜样引人注目,被人赞扬,有声望,有专长,有能力等)都能提高榜样被观察者模仿的可能性。

(4)对观察者模仿行为的“外部强化”,对榜样示范行为的“替代强化”,观察者模仿行为达到自己预先设定的标准后自我满足所带来的“自我强化”是个体模仿行为产生的机制。 3、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评价

由于社会学习理论不仅重视“强化”,而且重视“认知”(观察者的观察)与“自我强化”,所以更加接近人类的学习。

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一)人的特定行为受奖越多,就越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二)人们的互动行为如果能使双方获益,造成一种公平互惠的关系,那么这种互动行为与关系就会保持与发展。只要双方或一方感到得不偿失,这种行为与关系就难以持续下去。 (三)互惠与交换包括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心理(如互爱)与社会行为(如互助)的交换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