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文章(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民防志愿者管理体系中的实践和思考

张华 王永镇

【摘 要】本文对民防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现实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社会化志愿者管理组织的具体实践,认为:建立一个长期存在、有一定团队基础、有一定专业底蕴的志愿者管理组织,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为松散的民防志愿者群体提供有组织体系、有规范管理、有专业训练的保障,让志愿者在应急状态下更好地发挥社会民间力量、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关键词】民防志愿者 社会化管理 思考 实践

无论是应对现代化战争还是平时防灾,民防志愿者是社会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缺乏权益保障、经费支持、知识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志愿者的参与意愿降低,在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长期处于松散状态的“游击式”志愿者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志愿服务要求。国内外实践表明,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组织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要求的提升,还是各类突发状况的存在,迫切需要有组织、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管理环节,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

1

一、前期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理念的广泛传播,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3000万人,特别是在南方冰冻雨雪、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灾害发生后,数百万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深入灾区开展赈灾捐助、搬运物资、照顾伤病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谱写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受到了灾区民众的充分认可。

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民防志愿者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志愿能力不足。许多志愿者,因缺乏专业技能而只能从事杂务工作,有的甚至因缺乏训练受伤成为被援助者。二是志愿意识不强。具体实践中的部分志愿者,热情非常高,但是各方面技能经验不足。既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过高的估计个人能力。三是志愿目的不纯。在民防组织的各类志愿公益活动中发现,有志愿者存在“扎推去媒体曝光多的地方”、“出功不出力”等现象,个别志愿者无故迟到、取消、早退,理由是志愿者服务是个人的自发行为、可以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度。四是对志愿服务缺乏了解。很多民防志愿者到了活动现场的参与交流才知道了自己要参与的志愿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志愿服务的内容缺乏了解。五是志愿者缺乏配合。由于各种原因,志愿者同志愿者之间由于各不相识,沟通协作上存在一定隔阂,为志愿服务水准带来负面影响。六是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不到位。在很多主办方意识中,认为志愿者就是应

2

该讲奉献、讲付出的,往往导致志愿者辛苦工作后却没有基本的后勤组织保障等情况。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于一些社会化机构或组织,配合政府部门专业人员从事社会志愿服务。例如香港地区的民众安全服务队,其服务范围就是:协助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门执行抗疫或抗灾行动、山岭搜索及抢救、 水灾抢救及防止山火等任务。他们通过社会专门化服务,将散发的志愿者有效的组织起来,给予标准的专业培训,通过过各种长效锻炼和稳定的交流沟通,使志愿者更能够相对完整的承担和胜任一些比较重要的社会岗位和责任,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二、实践做法

2014年初,上海市杨浦区民防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引导社会力量注册建立了“民安民众安全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社会机构的成立,旨在为松散的民防志愿者群体提供有组织体系、有规范管理、有专业训练的保障,以期志愿者在应急状态下更好地发挥社会民间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明确职能章程

成立“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明确该机构的章程和内容: 1、中心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是利用非国有资产出资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业务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