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名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国外知名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节 美国曼氏金融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2

第二节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7

第三节 德国西门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16

第 1 页 共 22 页

第一节 美国曼氏金融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011年10月,因高风险债券投资遭受巨额亏损,全球曼氏金融控股公司(Man Financial Global Holdings Ltd.,以下简称曼氏金融)在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曼氏金融成为首家因欧洲债务危机而破产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也是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倒闭以来美国申请破产的最大金融企业,标志着全球债务危机的深化。鉴于公司激进的风险策略以及巨大的欧债风险敞口,包括穆迪、惠誉在内的多家评级机构将曼氏金融的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截至9月30日,最新财季的亏损额高达1.91亿美元,每股亏损1.16美元,创出历史纪录;而在过去12个季度里,更是只有三个季度盈利。令人唏嘘的是,曼氏金融在全球金融界的地位十分显赫,作为历史渊源长达220年的最大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经纪商,在全球超过70家期货及商品交易所拥有会员资格,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和悉尼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在第一名,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指定的22家美国国债“一级承销商”之一。曼氏金融的陨落在内控方面有何关联,对我国企业有何启示,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控制环境分析

曼氏金融的破产困境,首先应归咎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恩·科尔津(Jon Corzine,以下简称科尔津)激进的操作策略和经营风格。科尔津曾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债券交易部门工作,担任固定收益部门的负责人并荣升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还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两任美国联邦参议员和两任新泽西州州长,被广泛认为具有“银行家的野心,政客的夸夸其谈”。科尔津认为曼氏金融过去的气质循规蹈矩、呆板有余,着手将其

第 2 页 共 22 页

改造成“迷你版高盛”。公司也迅速从中型衍生品经纪公司,向用自有资金进行冒险的综合性投资银行转型。为了增加公司的风险投资规模,科尔津在亚洲和欧洲集中招聘了大量信用和股票市场人才。在破产前三周,科尔津还在侃侃而谈:“我要将那些因为次贷危机而失业的华尔街精英招到麾下,打造一个全新的曼氏金融。”曼氏金融之所以落得邯郸学步的悲戚下场,关键在于管理层的风险控制意识淡薄,没能形成基础扎实的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分析

我们注意到,曼氏金融将亏损归咎于交易收入的下滑和支出费用的增加,而非对欧洲主权债务押下的赌注。诚然,公司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将客户账户里的现金投资于高收益资产所获得的利息收入,赚取的是投资收益减掉客户报酬收益后的息差。随着近几年欧美各国竞相减息,曼氏金融的净利息收益从2007年第二财季拆分上市时的18亿美元,急减至破产时的1.13亿美元。但净利息收益的减少只是公司盈利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还不至于造成持续亏损的局面,高风险的欧债投资才是公司亏损的罪魁祸首。2010年底,科尔津开始对欧洲国家发行的债券押下重注。破产时曼氏金融投资欧洲国家主权债券的风险敞口高达62.92亿美元,按国别包括意大利的32.13亿美元、西班牙的11.11亿美元、比利时的6.03亿美元、葡萄牙的9.97亿美元和爱尔兰的3.68亿美元,无一例外地为危机重灾区国家债券,占总资产410.46亿美元的比例逾15%。相反,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尽力降低他们对欧债的风险敞口。例如,规模是曼氏金融近三倍的摩根士丹利截至2011年9月底持有的欧债总额为21亿美元,仅为曼氏金融的三分之一。曼氏金融对欧盟解决危机的能力过于乐观,无法掌控的政治因素成为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就在公司申请破产保

第 3 页 共 22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