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计算功率 计算功率Pca是根据传递的功率P和带的工作条件而确定的 Pca=KAP=1.2×3KW=3.6KW Pca=3.6KW 式中,Pca为计算功率,KW; KA为工作情况系数,这里取KA=1.2,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 计》表8-7 工作情况系数KA,第156页; P为所传递的额定功率,如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或名义的负载功率,KW。 2、选择V带的带型 ①根据计算的功率Pca和小带轮转速n1,确定普通V带为A型,参考, 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8-11 普通V带选型图,第157页。 ②由①可得到小带轮的基准直径范围为80mm≤dd≤100mm,再参考教 材第八版《机械设计》的表8-6 V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和表8-8 普通V带 的基准直径系列,确定大小带轮的基准直径,应使dd1≥(dd)min,初选dd1 为100mm,dd2=2dd1=200mm,则带速V1为: V1=πdd1n1/(60×1000)=3.14×100×960/(60×1000)m/s≈5.02m/s V1=5.02m/s 因为算出来的带速为5.02m/s,在5~25m/s范围内,符合要求。 ③确定中心距a,并选择V带的基准长度Ld。 根据带传动总体尺寸的限制条件或要求的中心距,通过计算, 0.7(dd1+dd2)≤a0≤2(dd1+dd2)→ 210mm≤a0≤600mm 初定中心距为a0=300mm。 计算相应的带长Ld0 Ld0≈2a0+π/2×(dd1+dd2)+(dd1+dd2)2/4a0 Ld0≈1146mm =2×300+π/2×(100+200)+(100+200)2/(4×300)=1146mm 带的基准长度Ld根据Ld0,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2 V带 的基准长度系列及长度系数KL,第146页,得Ld=1250mm。 ④计算中心距a及其变动范围 传动的实际中心距近似为 a≈a0+(Ld-Ld0)/2=300+(1250-1146)/2=352mm a≈352mm 考虑到带轮的制造误差、带长误差、带的弹性以及因带的松弛而产生 的补充张紧需要,常给出中心距的变动范围为 amin=a-0.015Ld=352-0.015×1250≈334mm amin≈334mm amax=a+0.03Ld=352+0.03×1250≈390mm amax≈390mm ⑤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α1 由设计经验可得,小带轮上的包角α1小于大带轮上的包角α2;小带 轮上的总摩擦力相应地小于大带轮上的总摩擦力。因此,打滑只可能在小 带轮上发生。为了提高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应使α1≥900 α1≈1800-(dd2-dd1)×57.30÷a=1800-(200-100)×57.30÷352≈163.70≥900 α1≈163.70≥900 ⑥确定带的根数z Pca为计算功率,由式Pca=KAP得出,其中,KA为工作情况系数,P为 传递的功率;Pr为额定功率,由式Pr=(P0+?P0)×Ka×KL得出,其中, P0为单根普通V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参考教材《机械设计》表8—4a 单 根普通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第152页,经计算得P0=0.78KW,?P0为 四、V型带的设计 单根V带额定功率的增量,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4b 单根普通V带额定功率的增量?P0,第153页,经计算得?P0=0.02KW,Ka为包角不等于1800时的修正系数,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5 包角的修正系数,第155页,经计算得Ka=0.96,KL为当带长不等于实验规定的特定带长时的修正系数,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2 V带的基准长度系列及长度系数KL,第146页,KL=0.93,则, Z=Pca/Pr=KAP/[(P0+?P0)×Ka×KL]=3.6/[(0.78+0.02)×0.96×0.93]≈5.04≤10 为了使各根V带受力均匀,带的根数不宜过多,一般少于10根,经鉴定,符合要求,Z取6。 ⑦确定带的初拉力F0 下式中,q为传动带单位长度的质量,kg/m,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3 V带单位长度的质量,第149页,得p=0.1kg/m。 F0min=500×(2.5-Ka)Pca/Kazv+qv2=500×(2.5-0.96)×3.6/(0.96×6×5.02)+0.1×5.022≈98.39N 对于新安装的V带,初拉力为1.5F0min;对于运转后的V带,初拉力应为1.3F0min,则初拉力应选F0=1.5F0min。 ⑧计算带传动的压轴力Fp 为了设计带轮轴的轴承,需要计算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Fp,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8—13 压轴力计算示意图,第159页。 Fp=2zF0sin(α1/2)=2×6×1.5×98.39×sin(163.70/2)=1753.13N 式中,α1为小带轮的包角。 ⑨V带小轮二维零件图(如图3) 图3 Z≈5.04≤10 Z取6 F0min≈98.39N Fp=1753.13N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①按图1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②输送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可以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 ③材料的选择,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10—1 常用齿轮材料 及其力学特性,第191页,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 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40HBS。 ④选小齿轮齿数z1=20,大齿轮齿数z2=3.48×20=69.6,取z2=70。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设计公式进行试算,即 KT1u?1ZE2d1t?2.32?3??() ?du[?H]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①试选载荷系数Kt=1.3。 ②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554T=5.67×10N·mm T1=(95.5×10P2)/n2=95.5×10×2.85÷480=5.67×10N·mm ③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10—7 圆柱齿轮的齿宽系数Фd,第 205页,选取齿宽系数Фd=1。 ④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10—6 弹性影响系数ZE,第201页, ?ZE=189.8MPa。 ⑤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10—21d 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δHlim,第209页,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δ Hlim1=600MPa;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δHlim2=550MPa。 ⑥计算应力循环次数,其中,j为齿轮每转一圈时,同一齿轮面啮合的 次数;Lh为齿轮的工作寿命(单位为h)。 9 9 N1=60n2jLh=60×480×1×(2×8×300×10)≈1.38×10N1≈1.38×1098 8 N2=N1/i2=(1.38×10)/3.48≈3.97×10N2≈3.97×10 ⑦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10—19 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当 N>NC时,可根据经验在网纹内取KHN值),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1=0.92, KHN2=0.97。 ⑧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 [δ]1=(KHN1δHlim1)/S=0.92×600MPa=552MPa [δ]1=552MPa [δ]2=533.5MPa [δ]2=(KHN2δHlim2)/S=0.97×550MPa=533.5MPa (1)计算 ①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五、圆柱齿轮的设计 41KT1u?1ZE2d1t?2.32?3??()=53.12mm ?du[?H] ②计算圆周速度v V=(πd1tn2)/(60×1000)=(π×53.12×480)/(60×1000)m/s=1.33m/s d1t?53.12mm V==1.33m/s ③计算齿宽b b=Фd·d1t=1×53.12mm=53.12mm ④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b/h 模数:mt=d1t/z1=53.12/20mm=2.656mm 齿高:h=2.25mt=2.25×2.656mm=5.98mm b/h=53.12/5.98=8.89 ⑤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v=1.33m/s,7级精度,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10—8 动载系数Kv,第194页,查得动载系数为Kv=1.06; 直齿轮,KHa=KFa=1; 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10—2 使用系数KA,第193页,查得使用系数KA=1; 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10—4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用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H?,第196页,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经计算得KH?=1.418。 由b/h=8.89,KH?=1.418,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10—13 弯曲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F?,第198页,KF?=1.33,故载荷系数 K=KAKvKHaKH?=1×1.06×1×1.418==1.503 ⑥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1?d1t3 计算模数m:m=d1/z1=55.752/20mm=2.79mm m=2.79mm 3、按齿根弯度强度设计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2KT1YFa?YSam?3?() 2?dz1[?F]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①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10—20c 调质处理钢的δFE,第208 页,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δFE1=500MPa;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 δFE2=380MPa; ②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图10—18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FN(当 N>NC时,可根据经验在网纹内取KFN值),第206页,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FN1=0.90,KFN2=0.92; ③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则 [δF]1=(KFN1δFE1)/S=0.90×500MPa=450MPa [δF]1=450MPa [δF]2=349.6MPa [δF]2=(KFN2δFE2)/S=0.92×380MPa=349.6MPa ④计算载荷系数K K=KAKvKFaKH?=1×1.06×1×1.33=1.410 K=1.410 ⑤查取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10—5齿形系数YFa和YSa,第200 页,YFa1=2.8,YFa2=2.24;YSa1=1.55,YSa2=1.75。 K1.503?53.12?3?55.752mm Kt1.3 b=53.12mm d1?55.75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