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
教学目的:
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四川红色盆地、云南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四川40余个县。其间,在自贡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为此,自贡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我们参观自贡恐龙博物馆,我们总是会产生许多奇妙的想象,本节课,我们深入学习《化石吟》,会有哪些奇妙的收获呢?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及语言。 一、积累语言
1.通过朗读课文,疏理理解要积累的语言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2.任选五个词语,组成一段有创意的话 课堂探究:
1.“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明确: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2.第2节连用了6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化石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明确:
(1)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队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互相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自养)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3)人类的出现。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来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有的绝灭了,有的就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
4.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中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同理,化石也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出发,生命的形成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象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作者由衷地叹服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对本课有怎样新的见解?
2.学了本课你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2.以“……吟”为题,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首小诗。 布置作业:
预习《看云识天气》,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