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尕尔森镇中学主题班会召开记录表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 主题 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 班级 班主任 八年级(1)班 杜玉 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 三个离不开的涵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 习、奋发向上。 具 体 内 容 教 案 一: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内容构成。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称为唯物史观。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 二:五个认同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在长期 历史进程中,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儿女密切交往、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了新疆,共同为创造一体多元中华 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共同维护了边疆稳固、国家统一、民具 体 内 容 教 族团结,共同铸造了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共同凝聚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要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 要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案 现。 要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长期探索,在认同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选择。 三:三个离不开 1981年,中共中央在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 题的纪要》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 业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表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是对“两个离不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学生讨论交流 并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