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六陈歌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性赋、药性

歌括四百味、六陈歌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芜俱战草, 诸参辛勺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

相依。

《妊娠禁忌歌》

元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芜花代赭鹿,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

庶虫。

《药性赋》 (—)寒类药性赋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

参治结热毒

痈,清

利咽

尤能明目。 1

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 ,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廱,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二)热类药性赋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 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 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2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 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癜瘕而血通。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呕逆; 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

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毕澄茄; 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 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 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 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 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 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 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 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麋茸壮阳以助肾; 当归补虚而养血。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 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 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 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 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 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三)温性药性赋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湿痰。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萝卜去膨胀,下气制面尤堪。 况

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

3

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

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 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 更疗阴痿。 诚以紫菀治嗽, 防风祛风,

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 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 白芷止崩治肿,疗痔漏疮痈。

若乃红蓝花通经, 治产后恶血之余; 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 补肾尤滋; 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尝闻款冬花润肺, 去痰嗽以定喘; 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治疮疥之资。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 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 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乃日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 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病之用。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 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 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瘼。金樱子兮涩遗精;紫苏子兮下气涎。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 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 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蔺花治疝而有益。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四)平性药性赋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硇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 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 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 花

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4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 天麻主头眩,祛风之药。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 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 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蔡疗风疮而目明。 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 蒲黄止崩治衄,消瘀调经。

岂不以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 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

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 桑螵蛸疗遗精之泄。鸭头血医水肿之盛。 蛤蚧治劳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 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 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 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

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 郁李仁润肠宣水,去浮肿之疾; 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

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 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

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 椿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

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曲健脾胃而进饮食。 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仁养心神而有益。 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止心腹之痛; 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

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敛肺劳之嗽萎。 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 枇杷叶下逆气, 哕呕可医。

连翘排疮脓与肿毒;石南叶利筋骨与毛皮。 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 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 然而鳖甲治劳疟,兼破癜瘕; 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

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竹沥治中风声音之失。 此六十八种药性

之平者也。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