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织行为学形考任务

一、判断题(共35题,每题2分)

第1题.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组织的分类应按人员的顺从程度进行。 错

第2题. 美国社会学家艾桑尼是根据组织人员的顺从程度标志对组织进行分类。 错

第3题.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以组织内部人员受惠程度作为组织分类标准。 对

第4题. 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第5题.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的新发展。

第6题.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调查法包括谈话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第7题. 坚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

第8题. 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医院的门诊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组织。

第9题. 霍桑实验成为行为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第10题.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说明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第11题. 经济因素属于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中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第12题. 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

第13题. 霍桑实验是屈斯特对煤矿工人所做的调查与分析。

对 错

第14题.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属于社会知觉中的角色知觉。

第15题. 人贵有自知之明,属于社会知觉中的对人知觉。

第16题. 以偏概全属于错觉现象中的晕轮效应。

第17题. 先入为主属于错觉现象中的知觉防御。

第18题. 刻舟求剑属于错觉现象中的首因效应。

第19题. 善于自我知觉的管理者习惯采用“自我实现”管理方式。

第20题. 习惯采用“应变”管理方式的管理者,一般善于角色知觉。

第21题. 如果管理者善于进行角色知觉,他们可能倾向于实行责任制的管理方式。

第22题. 如果管理者善于人际知觉,他就能自觉采用“人群关系”的管理方式。

第23题. “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24题. “孟母三迁”, 说明家庭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25题. 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 错

第26题.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

第27题.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素质特征。

第28题. 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第29题. 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抑郁质气质。

第30题. 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会缓慢地发生某些变化。

第31题.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薛恩提出的复杂人性的假设相近。

第32题. 自我实现人性假设认为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第33题. 工作参与表现出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情和情绪,它一般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

第34题. 麦格雷戈的Y理论认为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厌恶工作、逃避责任。

第35题. 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证实了只有把人当作“经济人”看待,才能创造出高效率。

主观题 共6题(满分30分) 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

第36题.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37题.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

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 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第38题. 组织行为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第39题. 个体行为也带有普遍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个体行为也带有普通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行为的自发性、行为的因果性、行为的主动性、行为的持久性、行为的可变性。 第40题. 影响个体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要、生物节律规律。心理因素包括: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思维、认识,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非情向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文化因素: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专业技术、置业道德观念、礼仪等。经济因素: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第41题. .何谓人本管理模式?

答:“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即人本管理模式,泛指在管理的一切活动中, 始终把人放在中心位

置,在手段上, 着眼于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目的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一、判断题(共35题,每题2分)

第1题. 双因素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和激励作用。

对 错

第2题. ERG理论不仅认识到满足—上升的现象,更揭示了挫折—倒退的现象。

第3题. 成就需要强的人对组织是十分有害的。

第4题. 动机激发力量的大小等于该目标对人的效价与人对能达到该目标的主观估计的乘积。

第5题. 当员工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第6题.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

对 错

第7题. 惩罚对于影响行为来说是最省力和有效的工具。

第8题. 归因理论的特点,在于强调一个人的知觉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9题. 强化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第10题. 受挫的大小与个体的动机密切相关。

第11题.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第12题. 工作激励的关键就是使工作丰富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