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

这种能力需要广泛加强实践,多阅读名家名著,学习别人的话语技巧,总体上要有积淀,这样才能让话语呼之欲出,召之即来。

具备话语组织能力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主题要突出:明确话语目标,把要表达的主题清楚展示出来;第二,语句要顺畅:具有条理性,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天上地下不要交叉说;第三话语要清楚:无歧义,不罗嗦,不含混。

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

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如果我们在平时注意这些方面的积累,那么具备话语组织能力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2.什么是言语交际的临场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不是见风使舵?

答:临场应变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处理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临危不惧的才干,那种特殊的能力。具备话语组织能力是言语交际的常规要求,而临场应变能力既是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又是一种高级的能力要求。具备临场应变能力,才能够把突发事件及时处理消化,把危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实中,有很多小问题因为临场处理欠妥,结果最后酿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是那种小事变大,大事变炸,最后结果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临场应变能力是交际者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

言语交际中的临场应变能力是指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巧妙采用和组织言语进行化解,抵消或打消对方的某种意图,避免被动的一种言语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它和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组织话语能力、形式创新能力、言语技巧能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应变能力不是见风使舵,它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中,人们依据事物的动态进

程,为适应交际氛围所采取的交际态度和使交际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交际手段的体现。交际中的具体情景都是灵活且富于变化的,因此临场应变能力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交际者的交际素质高、应变能力强,其交际效果就是会比较理想。

3.言语交际有哪些原则?哪一个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言语交际的原则主要包括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协调原则等四个方面。

(一)角色原则。交际者在具体交际中总是以双重身份参与交际,一个是他的社会角色,即交际者在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历等方面的相对固定的身份特征;一个是他的交际角色,即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情景中显示出来的临时的身份特征。当这两种角色重合时,主要体现其社会角色特征;当这两种角色错位时,应服从交际角色的要求,淡化社会角色特征。角色原则大体包括两项准则:1、定位准则,指言语交际要确定交际者的身份和地位。2、风格准则,指言语表达所显示出来的格调和特质。

(二)合作原则。合作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应有的交际态度。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首要原则、根本原则。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1、质量准则,指话语的真实性,既不要说虚假的话,也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2、数量准则,指交际中要有适当的信息量,满足交际的信息在言语形式上的繁简度应该适宜。3、关联准则,指交际者既要做到自己在前言后语中所发出的语句互相关联,也要做到与对方的话语和谐衔接。4、方式准则,指交际者在

交际中应采取合适的形式和方法,使交际简明扼要,尽量吸引不同身份的交际对象,以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礼貌原则。礼貌体现了时代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交际者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它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制约。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1、平等准则,指不管人的种族、生活的地域、生活方式怎样不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2、尊重准则,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3、同情准则,指人际交往中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4、谦虚准则,指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因自己有某些方面的优势或长处而趾高气扬,过于得意。5、赞美准则,赞美能使对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同时建立起自信心,并获得进取的激情和动力。6、激励准则,激励是指激发、鼓励、勉励,它是一种使人进取的动力。人际交往的目的不仅在于信息沟通,更重要的是引起信息互动,阐发信息互动的关键是语言必须具有激发、鼓动的力量,达到激言励志的目的。

(四)协调原则。协调原则是通过协调双方的话语形式,来协调双方的交际心理,从而达到协调双方言语行为的原则。协调原则包括三项准则:1、得体准则,表达者通过组织恰当的话语形式,传递一定的会话含义,以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表达者的话语要与交际情境相适应;表达者的话语应当与自己的角色身份相符。2、合意准则,发话人的话语应该在交际对象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限度内;发话人的言语行为应该是在交际对象认为得体的基础上进行;接受者应该尽可能作出相

应的贴切的言语行为反应。3、接近准则,在交际中,交际双方应分别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言语行为,协调双方的交际关系,使双方原有的差异尽量缩小。

在这四项原则中,合作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合作原则可以促进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理解与默契,为双方传递积极的信息,达成双方的信任,遵循了合作原则,人际交往容易获得成功。

4.分析下面《问江南》这首歌其中一段歌词,看看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创新的表达方式。

问江南?问江南? 江南的雨下了多少天? 打湿了多少诗篇? 问江南?问江南? 雨中的杏花开了多少朵? 芬芳了多少思念?

那一方土是否还红红绿绿? 那一方天是否还浓浓淡淡? 浆声灯影可曾记得流泪的初恋? 夜夜呼唤我的可是那水做的江南?

答:这段歌词格调柔和,笔墨纤细,情味隽永,在表达上体现出一种清丽柔婉的美感。它主要采用奇问句和移觉的表达方式,通篇都是疑问,但这些疑问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表面上是问,实际上是抒情,抒发对江南景物的依恋与欣赏;所谓移觉是指把表现一种感官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现另外一种感官感觉,以此体现发话人内心的独特感受。比如“江南的雨下了多少天?打湿了多少诗篇?雨中的杏花开了多少朵?芬芳了多少思念?都是通过巧妙的联想,将视觉、嗅觉等不同

的感觉互相沟通,深化了诗的意境。

5.什么是言语交际的不可逆转性特点?这个特点说明言语交际要注意什么问题?请举例具体说说。

答:言语交际的不可逆转性是指言语已经说出就形成事实,不可更改,并且是百口莫辩。言语交际,无论是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只要一发布出来,就被别人知晓,无法收回,俗话说“覆水难收”就是如此。例如法庭上,一句不慎重的话,就有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作为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尤其是在像外交、谈判、法庭论辩这些场合,言语交际更要考虑后果,不能让对方有机可乘。

由于言语交际的不可逆转性特点,在现实交际中要注意尽量不出错,如果自己的表达出现错误,而且已经自我意识到,那就应该即刻纠正,不可将错就错,更不可在别人指出时还要狡辩拒不认错,而应该就此机会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是在重大的场合说错话,为避免误会或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应该立即通知对方加以纠正,甚至还有必要专门进行解释澄清,弥补错误。

比如在与人交谈中,要注意回避对方的缺陷,比如女性的身材、体重等都是敏感话题,如果忽视了言语的这种不可逆转性,不加考虑地任意批评,其结果往往是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6.言语交际有哪些形式?你认为哪种形式最重要?为什么?

答:言语交际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口头交际是以有声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一般情况下是面对面交际,现代媒介的发达延伸了这种交际方式,例如电话、电视、手机、网上视频、QQ等,都可以进行口头交际。书面交际是通过文字进行信息传递,由于文字书写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字斟句酌,因而传递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规范,逻辑性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