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引议联结模板

傻瓜议论文结构——引议联结式

模板解说 引议联结式结构,是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引议联结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述材料,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引 说来,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做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针对材料和中心论点,做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议 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 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联,就是由材料推开去,广泛联 联系古今中外一些典型事例,多角度、多侧面地对论点进行论证,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对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结,要照应材料,结 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提示】在采用此类模板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审读材料、选取立意角度时,一定要观点明确,不能“论”无方向;(2)在确定立意角度的基础上一定要对原材料进行重新整合,选取与立意角度相关的材料进行写作;(3)分析材料一定要立足论点不能东拉西拉;(4)结尾最好引用原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次点明论点,使文章首尾圆合,照应自然。(5)“议”和“联”不能绝然分开,“议”的内容,实际上也是“联”的内容,所以,“联”是文章的关键。

示例一:阅读《拔苗助长》,用“引议联结”结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要按照规律办事

一个宋国人,觉得自己的禾苗长得慢,就跑到地里去拔苗助长,结果搞死了所有的庄稼。【概述 模板结构 引议联结材料】他的动机不可谓不好,但是效果却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没有按照禾苗生长的规律来办事情。【抓住材料要旨分析结果】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客观规律。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自食其果。【?引?这一段,作者引述完材料之后,分析材料,从结果追溯原因。在段尾,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一个种田的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又快又好,这是合乎常理的愿望,但是仅仅为了这种愿望,就去拔苗助长,可就大错特错。庄稼只有扎根土地,才能吸收水分和营养。为了视觉的美观,而人为的将它拔高,脱离土地的庄稼必死无疑。如果自己的庄稼长得不够壮实,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及时的浇水,及时的施肥,耐心地拔草耕耘,庄稼是可以长高的。可是宋国人的做法,却误了自己,又徒留笑柄。他荒唐的行为,让后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按照规律办事。【?议?文章的第二段,在叙述材料的同时,具体加以分析,以评论和假设推演的方法,从正面入手,有力的论证

1

→→→→→→→→引述材料,得出观点 针分析材料,分析观点 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总结全文,升华观点 了中心论点,并且在段落结尾的地方强化了中心论点,使得文章充满说服力。】 按规律办事难能可贵。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挫折,最终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巨大胜利。革命的胜利是按规律办事的结果。但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炼钢铁,大放卫星大跃进,却是放大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结果吃了许多苦头,也影响了我们事业的发展。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才使得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让我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几十年间,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证明了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联?文章的第三段,以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建设道路的挫折为论据,论述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文章运用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强化了中心思想。】 按客观规律办事,小至一片庄稼的收成,大到国家的兴衰。这启示着我们去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我们学习取得好成绩,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我们成长为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自身也渴望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是会为了一个很高的分数,投机取巧,还是会为了真真切切的发展个人能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我们应当选择后者。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自欺欺人,将会欲速则不达。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联?文章的第四段,以小见大,从宋国人的故事到国家的建设,再联系到现实的人生,继续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两种人生前景,突出了自己正确的选择。再一次强化中心论点。】 大家一定要记住,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获金黄的庄稼,才有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健康成长。(?结?文章第五段,这也是文章的结尾,首尾呼应,提出要求,进行劝勉。)

示例二: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光荣的荆棘路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

【引——引述材料,逆向思维,提出论点】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议——分析论证自己的见解】 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

2

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联——总启,概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磐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联——举例论证“要勇于踏上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由。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联——联系现实,联系自己,证明“只要勇敢奔跑就能给人温暖,就光荣”,避免假大空】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结——总结议论,重申观点,再次点题!】 示例三:鹿特丹的乒乓球比赛,中国获得了冠军,人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说,中国有实力,应该得冠军。也有人说,应该让其他人尝试突破,也拿冠军。还有一种声音说,中国应该让出这个冠军,不能总是霸占冠军宝座。 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留给自己一个对手 --祝福那些使你成长的的人们

中国队虽然包揽了世乒赛所有的金牌,但是,我感到的并不是喜悦,一种独孤求败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中国队,太需要一个对手了。而在于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拥有对手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对手,会伴随你一路成长下去,直到你登上最高的山峰。

(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英雄。英雄往往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勾践与阖闾,曹操与刘备,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看起来是对手,但是他们却都成就了对方,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而正是自己对手的存在,可以使你加倍努力的学习,去奋斗。最终功成名就。

(议——利用名言,名人,分析议论,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 始皇一扫天下,我相信他所得到不是万人唯我独尊的喜悦,而是无人能敌,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却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之才,我相信刘邦将死之年,最怀念的不会是别人,而必定是他一生的对手--项羽。

(联——正反对比举例论证对手的作用) 幸福使人麻木,而痛苦却让人成长。往往带给你幸福的人,我们记得不甚清晰,但是给予你巨大伤痛的人,我们却记得刻骨铭心。一个没有对手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每当我看《康熙大帝》时,看到康熙在千叟宴上敬酒,我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敬了三碗酒,第一碗是敬孝庄皇太后,第二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