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2063字
最新2019年中国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报告
补贴,补贴,还是补贴。“补贴时代”的互联网用户是幸福的,若能抢到产品红包、新手返利券或者特惠活动,打车、叫外卖、看电影,甚至打包洗衣服的开支都能降低。
随着互联网“用户为王,流量为王”的思想不断被强化,当互联网产品杀入到传统行业时,补贴通常是改变用户习惯的一个“法宝”。这背后的o2o服务产品诉求,当然是利用“补贴”来吸引用户,以此改变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
但其实一个疑问一直悬在很多从业者的心头:面对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补贴,互联网公司砸出去的这笔钱到底起到了什么效果?若补贴消失,用户会有哪些反应?
企鹅智酷针对该类问题做了用户调查,以此来揭开这个热点事件的核心谜团。
打车应用补贴规模高 用户使用次数也最多
滴滴打车去年用户数破亿时,支付的补贴总额超过了14亿元,这还只是他们77天的补贴成本。双十二期间短短几天内,滴滴打车又补贴1.3亿元,快的打车补贴1.8亿元。如今补贴政策仍在继续,为了加大乘客打上车的成功率,补贴甚至延伸到了司机端。 这样大手笔的补贴政策当然也惠及了更多用户。打车应用成为用户使用补贴最频繁的产品。调查数据显示,52.1%的用户表示使用打车应用的补贴次数最多。
排在第二位的是外卖应用,20.8%用户使用外卖应用的补贴次数最多。外卖服务的补贴大战始于XX年下半年,部分地区的补贴幅度达到了“满20元减12元”。此前企鹅智酷的调查也发现,在读高校生是使用外卖补贴比例最高的人群。
1
全文共计2063字
电影应用的补贴使用频率位居第三位,15.2%用户表示经常使用。一些电影票应用在特定时段推出的9.9元、19.9元特惠活动也表现出吸引力。
专车应用虽然单笔补贴力度都比较大,比如单笔补贴20元、甚至单笔50元的优惠券等活动都比较普遍,可用户使用的次数却比较低,仅7.6%的用户表示经常使用专车应用补贴。家政类服务的补贴使用次数最低,为4.3%。
朋友社交分享是了解补贴活动的主要渠道
补贴类推广的最主要渠道仍以线上为主。朋友之间的社交分享,是用户了解产品补贴的重要方式。企鹅智酷调查发现,40.8%的用户表示通过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分享了解到补贴服务。这也和产品的推广手段有关,比如打车应用的红包分享、优惠券推广等。
商家的线上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推广渠道,占比达到30.5%。其次是媒体推广,占比为17.4%。
商家的线下推广占比最低,为11.3%。 八成用户因补贴才开始使用产品
补贴是让用户了解到某类产品并开始使用的原因吗?82.4%用户选择“是”,17.6%用户选择“否”。从这个数据的反馈来看,补贴的确成为产品推广的利器。
让人欣慰的是,虽然用户因为受到补贴的刺激才开始了解并使用产品,但使用完产品以后,31.2%用户对产品满足需求的评价是很满意,52.4%用户表示基本满意。
仅16.4%用户表示不满意,认为使用该服务的目的只是因为补贴的诱惑。
停止补贴后,50%用户不会弃用
2
全文共计2063字
核心的问题来了。互联网产品靠补贴吸引来用户后最大的疑问是,若补贴停止后,用户会大量流失吗?
从调查结果来看,至少50%用户不会立刻放弃该产品。11.7%用户选择照常使用,39.1%用户称不弃用,但会降低使用频次。 剩余32.1%用户选择找其它有补贴的同类产品。17.1%用户表示会弃用。 结论:
尽管我们依然不能精确地量化出补贴的真实效果,以及补贴停止后,用户的实际留存率会达到多少——这也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想尝试做出决策但又顾虑重重的原因。
但企鹅智酷此次调查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通过对近4000名精准用户的调研,基本绘制出了一幅具有参考价值的用户图像,和产品决策的影响参考。
在补贴的作用方面,调查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巨大价值。超过八成的用户是因为补贴才开始使用了相关产品,考虑到调查样本的细分性,这一比例是惊人的。
在补贴停用后的用户留存方面,高达50%的留存率同样具备很好的参考价值。
如果我们以此来推演整个补贴过程从启动到停止的真实效果,即82.4%的新增产品用户由补贴而带来,当补贴停止后,会有50.8%的用户选择留存 (即使其中部分用户的使用频率会降低),那么两者比例相乘,即可估算出,补贴行为的全过程,大致可以给产品带来并最终留下当前规模用户中41.85%的增 量。
所以,疯狂的市场行为背后,一定有让其疯狂的真实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