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一、前言

纵观中国园林的发展轨迹,从殷周苑囿、汉唐雄风、魏晋六朝、宋元明清到现代园林,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经过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诗词等多种艺术综合,长期相互交融渗透后发展出来的一门体系完备的艺术门类,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多姿多次,个性特征鲜明。还特别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介绍中国园林的史论专著及影音资料多以华丽优美的词藻赞美古典园林的形式与意境的精妙,虽引人入胜,却较少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原因。彭一刚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经典著作,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造园手法对比入手,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突出强调其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为一体的特点。作者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照片和分析图,从建筑构图及空间理论的角度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系统而深入地进行了分析研究。反复阅读书中各章节后,让我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本文结合自己本科实习时所见到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实例,就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要素

园林造园成熟于明清时期, 其造园的规模、技术、艺术等方面都比前人有很大的提高, 成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园林史上有着非凡的成就。江南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私家园林以明清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代表,如拙政园、寄畅园、留园、沧浪亭等,它们在创作思想上,均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主要表现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在创作中居于主导地位。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既再现了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且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筑山、理水、植物、建筑是其造园核心的四大要素。

1. 筑山

明清时期,随着写意山水园的不断发展,堆山置石之风更为盛行,达到了“无石不园”之地步。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它不仅师法自然,还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园林中的山石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可以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园林受到绘画的启迪,常借助叠石起某种象征或抒情作用。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对山石的描绘:“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如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很能说明寄情于物的移情作用。无独有偶,扬州个园也有山石为景分别象征春夏秋冬,以石为主材营造出扬州个园的四季不同的假山, 以石笋代表春山, 湖石代表夏山, 黄石代表秋山, 宣石代表冬山, 可谓别具一格。如图1-4所示:

.

.

图1 “春石”

图2 “夏石”

图3 “秋石”

图4 “冬石”

虽然山石具有传情的作用,但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山石的欣赏还限于它的形式美,其作用颇像近代流行的抽象雕塑。由于江南私家园林院落空间较小空间有限,所以“稍有玲珑石块”,而不宜搞得复杂拥塞。因而要少而精,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讲究透、漏、瘦、皱,突出重点和主题。这种掇山的手法又称为“特置”。特置的山石常因形象生动、优美、突出而成为主题。例如留园冠云峰(如图5)。

图5 苏州留园冠云峰

.

.

借堆山叠石,不仅从外部看可以艺术地再现自然界的峰峦峭壁,并使之有咫尺山林的野趣,而且从内部讲还可以形成虚空的沟涧洞壑,从而造成扑朔迷离的幻觉。例如苏州的环秀山庄(图6),其规模并不大,然而在有限的空间里巧妙的使山池萦绕,特别是峡谷、沟涧纵横交错和洞涧的曲折蜿蜒。

图6 苏州环秀山庄

山石可作为分景、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对象。借助自然起伏的山势或人工堆叠的山石,与建筑相配合,以不着痕迹的手法围合空间, 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沈复在其《浮生六记》中说:“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在有限的空间内,对“石”巧妙布局设置,营造出丰富的游览路线,可以增加情趣和气氛, 并拓展出丰富的园林空间。

另外园林中的水池多以山石做成驳岸,既可加固岸基,又能呈现犬牙交错形态的自然过渡,而不致产生生硬突兀的感觉,例如网师园驳岸处理,以黄石砌筑的池岸既曲折又参差错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极富自然情趣(图7)。

图7 苏州网师园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